小玻璃闪耀大市场 ——大窑湾海关助力大连玻璃远销海外
2025-04-206次
近日,24万个玻璃瓶经大窑湾海关查验合格后,顺利装运出口。
“我们公司出口的玻璃瓶属于易碎品,在港口直接开拆容易造成货物损坏。在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海关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协调港口部门单独划分存放区域,并提醒港口扒箱作业人员充分考虑玻璃制品易碎属性,尽量降低货物堆放时发生相互碰撞损坏的可能。”大连圣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代理王超介绍,“仅用时1小时40分钟,我们的货物就完成了扒箱与验放工作,返场装船并顺利离港。”
大连的玻璃工业有着百年历史,周边玻璃制造企业众多,玻璃小镇的兴起更是助推了玻璃及其周边文创产业的发展,产生良性集聚效应。在复工复产大趋势下,随着外贸形势不断向好,借助通关便利的东风,让昔日辉煌一时的大连玻璃焕发新的活力。
大窑湾海关查检一处副处长黄灼表示:“大窑湾海关充分考虑实货监管与产品属性实际,综合评估货损与落装风险。在查验作业开始前进行前置研判,提前分析知识产权、产品价格、托盘类别等监管风险,逐步提升查验作业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助力玻璃制造行业良性发展。”
同时,大窑湾海关逐步提升机检查验比例,用整箱过机代替人工扒箱,降低货损风险,提前研判玻璃制品图像特点,应用“智能审图”提高作业质效。在人工查验玻璃制品时,逐票提示码头工作人员,在执行扒箱、开拆、回填等作业时轻拿轻放,尽量规避磕碰风险,保障玻璃制品“零破损”出口。
据统计,今年以来,大窑湾海关共监管出口玻璃及其制品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7.71%。(李明泽、高宁、崔鹏伟/文)
我是台胞在大陆工作,工作完成回台,想带在大陆买的家用品
山东口岸首次使用智能系统为大宗货物“称重”
湛江首个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测试
Top customs tech takes trade to a new level
12月26日滁州海关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建关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