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危险品进口报关

高瞻远瞩建设内陆科技强关——访郑州海关关长、党委书记于洋

2025-04-2622次
郑州海关践行“科技兴关”要求,以全国海关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引,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基础建设,探索拓展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建设内陆科技强关,助力河南省开放发展。近年来,郑州海关科技实力发展迅速,科技引领作用显著加强。在推进“科技兴关”,提升科技实力方面,郑州海关采取了哪些举措?就此,我们采访了郑州海关关长、党委书记于洋。
问:于关长您好!近年来郑州海关大力推进“科技兴关”建设,能谈谈您对“科技兴关”建设的看法吗?
于洋:好的,“科技兴关”是总署党委“五关建设”总体工作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总署党委对海关科技工作的重视。机构改革后,新海关在维护国门安全和服务开放发展方面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探索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新路径,实现“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海关总署党委高瞻远瞩,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大突破”的“科技兴关”目标任务,为全国海关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郑州海关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变中创优,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着力构建科技工作新机制,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人力、要效益,把科技创新与全面深化改革有效结合,把新技术应用与破解改革难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关区科技创新水平。
问:我们都知道河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为服务河南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郑州海关近年来在科技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于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河南的落地实施,郑州关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业态呈现的贸易碎片化、交易无纸化、主体虚拟化、服务电子化等特征都给海关监管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同时,进出口企业对海关优化监管服务、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海关必须转变监管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智慧海关”建设,以迅速适应外贸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履职尽责,做到管得住、通得快。
近年来,郑州海关依托金关工程二期等署级科技项目,大力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强化科技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注重业务领域的探索创新。在促进贸易通关便利化方面,搭建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海关通关管理系统提供“随需而动”的计算资源;建设数据交换平台,运用信息交互技术,支持河南“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了海关业务管理系统与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数据交换。在严密国门安全监管方面,建设关区通关一体化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卡口联动、车辆在途监管及物流全程可视化;在科研创新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内第一家实现e-ciq主干系统与e-ciq lab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正式对接,推动关区实验室管理全面进入“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自动通关”和“互联网+检验检疫”大数据时代。
问:全国海关科技大会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郑州海关都做了哪些工作?
于洋: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设内陆科技强关,郑州海关成立了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了《郑州海关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从信息基础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夯实新时期内陆科技强关的科技基础,为未来几年的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是夯实信息基础,着力提升保障能力。随着郑州海关业务不断增长,机构改革后海关职能和队伍进一步扩大,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科技需求,为更好践行“科技兴关”,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019年,郑州海关大力推进信息基础建设,提高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一是深入推进关检融合,整合信息化网络、系统。充分调研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情况,梳理出本地部署的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共47套,结合工作实际对其中11套系统进行了迁移整合,36套系统进行了数据保全,并重新部署配置相关服务器97台套;同时进行关检网络系统的迁移,拆除省内原检线路47条,新增租赁专线2条,将原检网络并入海关专网,实现关检融合后各办公区专线全覆盖,顺利实现了原检验检疫业务信息系统的平稳过渡。二是构建关区实验室体系,提升检验检疫鉴定实力。充分调研关区实验室现状及需求,出台《郑州海关实验室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2019-2021)》。大力推进隶属海关实验室建设,提高隶属海关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同时获准筹建“海关总署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实验室(常规)”,预计2020年可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强检验鉴定实力。三是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搭建智能数据交换中心。中心建成后可实现数据交换路由、数据传输监控、数据交换终端等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兼容各种主流通讯协议,最大承载1000万票/秒的报文吞吐量,可有效支撑跨境电商等新业务“并发高、响应快”的数据交换需求。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计划2020年初投入运行。
其次是注重人才孵化持续注入新生动力。科技实力的核心在于科技人才,提升海关自身科技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批能够了解和适应海关业务需要的科技人才。郑州海关始终把培养科技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提升科研人才技术实力,强基提质,做好技术储备。成立科技委以及涵盖海关各业务条线的专业委,委员近百名,聚集了郑州海关的主要科技骨干,积极向总署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参加总署各司局组织的科技活动,多人入选海关总署科技专家库。二是积极筹建“海关跨境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利用大数据课题组的组建和具体课题的研究,在一线工作中培养有研发能力的海关科技人才打造复合型科技队伍。三是营造关区科技氛围,培养全员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兴关”须要全员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主动思考业务执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主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主动顺应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发展变化,抓住海关监管服务中最迫切、最核心的问题,找准推动业务创新和破解管理难题的突破口,全面提升海关履职能力。四是创新科技管理机制,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融入地方科技管理系统,拓展科研项目立项渠道,开展与系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合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科技人员提供研究经费支持。
问:2019年总署各条线都在推行业务改革,在支撑业务改革方面贵关又采取了哪些科技方面的保障呢?
于洋:海关科技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聚焦业务改革,不断完善支撑体系是郑州海关科技工作的主要着力点。2019年郑州海关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保障“两步申报”改革顺利推进。根据总署《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技术保障工作,部署h2010客户端升级服务器,完成“两步申报”数据订阅、入库、分发、落地本地应用库等,升级改造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系统和物流监控系统,顺利保障“两步申报”业务在关区全面铺开。二是积极推进“海关跨境大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以承担海关跨境大数据应用课题研究为契机,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关区大数据应用前景进行系统调研分析,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海关跨境业务的企业评级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部署etl系统,建立数据抽取机制,初步搭建大数据资源池,构建海关跨境大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基础架构。三是上线新一代风控系统、查管系统。为确保海关总署业务改革的顺利落地,积极完成新一代查管系统、风控系统上线,先后在郑州车站海关部署新一代集中审像工作站,实现与新一代查管系统衔接;在快件、跨境电商及旅检等业务现场部署上线智能审图系统,实现x光机图像的自动化智能识别,有效提升监管查验效能。四是完成署级项目应用推广工作。按照总署统一部署,积极完成金关工程二期智能卡口、运输工具领域“查检合一”、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新一代通关作业系统综合业务功能、无纸化系统应用、原产地证书打印等6个业务系统上线应用工作,充分继承总署科技成果,提升郑州海关业务监管效率。
总体来讲,郑州海关科技工作机构改革期间实现了平稳过渡,为业务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施新时期海关“科技兴关”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郑州海关将深入贯彻落实总署科技工作要求,构建关区科技管理制度体系,打好科技管理基础。全面落实《郑州海关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郑州海关实验室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2019-2021)》,进一步优化关区机房布局建设,优化信息化设备资源使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升海关科技能力,助力“出彩郑关”建设。

如何注消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
海拉尔海关扎实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
大连海关为小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教育活动
是否要交税?能不能网上交
温岭:企业自营进出口积极性高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