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11年 经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累计近140亿美元
2025-04-277次
定于3月6日签署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将为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记者从粤澳合作的重要窗口——拱北海关了解到,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双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经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广东与澳门在便利通关、落实cepa、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果。由于拱北关区(珠海、中山)毗邻澳门,凭借地理位置上的特殊优势,海关不断为两地经贸往来创造良好通关环境。根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结果,2000年-2010年,十一年来,经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值累计达139.3亿美元。
自回归以来,经拱北关区对澳门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经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值为5.5亿美元,2007年增长到20.3亿美元,创出历史峰值。受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影响,2008年和2009年贸易规模出现下降,但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贸易规模呈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经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额为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回归11年来,经拱北关区对澳门的进出口值年均增长10.8%。
澳门回归以来,经拱北海关关区对澳门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一般贸易取代加工贸易成为出口主要贸易方式;进口仍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回归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9.1%和58.6%。2010年一般贸易比重大幅上升为70.5%,而加工贸易方式比重下降为25.1%。
进口方面加工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回归前,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3.6%和6.1%;2010年,加工贸易方式比重为79.5%,一般贸易比重为17.4%。
二、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出口主力,私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回归前,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9%、40.4%和1.5%;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比重为37.2%,国有企业比重下降为16.9%,私人企业比重大幅上升为29.6%。
进口方面,回归前,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8.9%、21.4%和1.2%;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比重分别为72.7%、2.5%和9.5%。
三、机电产品取代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为出口比重最大的商品;主要进口商品由回归前的原材料为主转为目前的服装、机电产品和铜材。回归前,服装及衣着附件、农产品和纺织纱线及附件列出口值前三位,占出口比重分别为50.2%、16.4%和12%;2010年,机电产品、电力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占31.7%、17.2%和13.6%,服装及衣着附件比重下降到第三位。
回归前,纺织原料、农产品和金属为前3大主要进口商品。2010年,服装、机电产品和铜材列进口值前3位,其进口比重分别为31.3%、22.9和20.5%。
在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大经济环境下,港珠澳大桥的兴建、珠海横琴新区开发、《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等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重大举措的推动,澳门作为内地经济对外桥梁的功能将更加凸显,拱北关区对澳门进出口总值也将伴随两地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入而不断扩大。
(黄弘斌/文)
邮政EMS: EN152601136JP 在海关APP和网站查不到信息
前三季度中山港海关截获象牙制品593.8克
上半年阿拉山口口岸电解铜进口量稳中有增
EMS邮件一致处于留存待验
南平海关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助力闽北制造“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