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绍兴出口首超百亿美元的喜忧
2025-06-166次
2006年,绍兴诸多纺织外贸企业遭遇悲喜两重天。从去年初开始,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纺织品出口增速一路下滑,直至年中才止跌回暖。
虽然去年末绍兴出口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但正如纺织品出口突然而至的“寒流”警告,冷静审视隐藏在辉煌数字背后的喜忧,立足宏观坐标制订更完善的外贸战略,或许是政府和企业的当务之急。
进口增幅的突破更让人欣喜
比出口突破百亿美元更醒目的或许是近四年来绍兴进口增幅首次高于出口增幅。市外经贸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06年1~12月,绍兴出口增幅为29%,进口增幅达47.04%,进口增幅从2003年的全省第七位跃升至第三位。
在2006年7月召开的一次分析会上,市外经贸局局长陆连生将此现象列入外贸的“亮点”。一方面,进口增长是许多企业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合理规避出口风险的主动行为,有助于填补在人民币升值后的出口利空。“从绍兴进口产品结构分析,原材料占到近九成,表明纺织等传统产业的链条在进一步延伸。”陆连生说。
在2006年绍兴进口十强企业榜单上,居于纺织产业链上游的“华联三鑫”高居首位。此外,还包括“远东新聚脂”、“赐富化纤”、“古纤道新材料”、“纵横高仿真化纤”、“欧亚薄膜”等纺织链上的企业。在这些原本靠出口纺织品赚“顺差”的传统企业,如今已在为减少贸易摩擦贡献力量。
“抛开进口的高增长不提,去年出口的百亿美元‘含金量’也较往年有提高。”有关专家分析说,从各县(市、区)出口增幅情况看,绍兴县增长量位居最后,诸暨和新昌跃居前两位,特别是诸暨出口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50%以上。
这一现象实际上是绍兴外贸结构改变的例证:以绍兴县为代表的传统出口产品纺织品的出口增速在下降,而诸暨的铜材、袜子、珍珠和绣花机等新型产品出口在上升。2006年出口十强企业格局的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传统纺织企业只剩下“庆茂纺织”、“江龙纺织”两家,高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海亮”、“万丰奥威”和“新和成”。
此外,2006年我市出口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245家,而2005年仅有184家,进口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8家,增加了4家。
产品和市场的雷同更值得警惕
“虽然纺织品出口在下降,但其‘当家产品’的地位未变。”绍兴海关提供的材料表明,从量上分析,绍兴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而且主要市场仍然过于集中。“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基数已经相当庞大的绍兴外贸经济带来风险。”
海关提供的数据表明,虽然机电产品、医药品等出口增速高过纺织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增速达到62.58%,但从整个出口格局来看,绍兴大纺织类产品出口比重仍高达近七成,即绍兴每出口10美元产品,仍有7美元是纺织品。
记者在对比了2003年至2006年绍兴出口市场后发现,绍兴的出口主导基本未变。2006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98个,但五大出口贸易国(地区)(分别为美国、阿联酋、印度、中国香港、日本)出口值仍占到全市出口贸易额的31.51%,出口值较2003年仅下降不到6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认为,这表明绍兴企业的出口仍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去年绍兴全年贸易顺差突破7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6亿元,区域贸易不平衡现象更为突出,产业相对集中和产品、市场的雷同已成为影响我市出口的一大因素。
出口产品的“体质”还比较弱
绍兴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利润率相对较低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如去年绍兴出口服装平均单价仅为3美元多一点,其中衬衫单价不到3美元,即便是出口“价格高地”欧美市场,平均单价也未超过5美元,仍处于价格的低端。
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宏观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绍兴的产品出口就会受到影响。2006年中,市外经贸部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纺织品出口原来平均利润在3%至5%,人民币升值后,不少出口企业处于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状况,不得不压缩出口规模。如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5%后,分散染料的出口增幅迅即回落了10多个百分点。
海口海关全力筑牢国门安全防线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2019年以来截获有害生物1250种次
如何查询最新的关区代码表及监管作业场所代码表?
代理进口饲料报关我司拥有18年报关经验
奥地利口岸通关要求
旅顺海关智慧监管助力农产品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