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广东医疗器械进口降幅明显,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仍须加强竞争力
2025-07-107次
近年来,广东口岸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持续增长,但今年出现明显下降。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今年1-10月广东口岸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4%。
国内生产替代作用较强的品种进口迅速下降,其他一些高端医疗设备进口仍有较快增长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进口核磁共振成像装置1580万美元,下降57%;进口x射线断层检查仪1235万美元,下降36%;进口病员监护仪917万美元,下降24%;进口b型超声波诊断仪309万美元,下降40%;进口内窥镜448万美元,下降15%;
同期,进口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3785万美元,增长4.7%;进口彩色超声波诊断仪2926万美元,增长67%;进口氧气治疗器及人工呼吸器具等369万美元,增长46%。
主要自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自欧盟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7343万美元,下降12%;自美国进口4272万美元,下降23%;自日本进口2913万美元,下降29%,自上述3个国家(地区)进口合计占同期进口总值的85%。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指出,广东口岸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医疗器械营销成本增加抑制进口。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评估选型的新政策。面对新政策,医疗器械企业感觉前景不明,其中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和代理服务费用给企业增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负担,可能导致效率减低、销售期延长、供应成本增加等问题,加大了企业的压力。此项政策抑制了高档设备进口积极性。
二是国产高科技医疗设备替代作用增强。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业已成为全国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综合性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生产有较快发展,培育出了迈瑞、安科等一批大型知名生产企业,很多产品通过了欧洲ce、美国fda等严格认证,其他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在合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后,国内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进口设备形成了有效的替代。
但同时,海关统计分析专家也指出,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亟待提高竞争力。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医疗器械科技研发方面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生产产品为仿制品,在科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上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即便有新的科研成果,也很难推广和应用,而跨国企业则显示出了很强的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优势。目前很多高档设备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垄断,国内的研发投入、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黄炜戈 汪沛洋/文)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
包头海关确保防控疫情、及时通关“两不误”
邮件补充申报未收到短信
综保区绩效评估相关资料
港男国庆带“蛙”过关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