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智慧危化品监管系统为口岸危化品监管提供智慧“大脑”
2025-07-147次
日前,天津海关研发的“智慧危化品监管系统”正式通过海关总署科技委商品检验专业委组织的鉴定,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海关等单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易挥发性危险源的识别,快速筛查危化品包装泄露及伪瞒报,为口岸危化品监管提供智慧“大脑”。这也是全国首个危化品车载式智能检测平台,填补了口岸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内外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该系统由危化品“智慧监管中心”以及车载式“智能检测平台”等部分组成,通过搭载自主研制的多级吸入式和探针式耦合采样器件,实现不开箱状态下集装箱内气体的快速采集。
据现场关员介绍,在以往的危化品检测中,需要每批次取样后送往专门的实验室检测,至少48小时才能得出结果。随着智慧危化品监管系统上线应用,关员发现疑似危化品货物后,可直接通知智慧危化品监管系统管理人员,车载式移动查验平台快速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展非侵入式查验,仅需十分钟即可得到初筛结果,提升查验效率,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据项目组韩伟博士介绍,该成果利用大数据、5g等信息化手段,可实时描绘进出口危险化学品通关、运输、物流、拆装箱等全流程“电子地图”,智能识别单据流中异常情况,快速筛查包装泄露、伪瞒报风险,改变以前主要依赖个人专业知识进行人工研判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提升危化品智慧管控水平。
“‘智能检测平台’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海关总检验师魏红兵谈到该成果时说,“我们经过多次现场调研,最终确定车载式移动查验平台设计理念,关员可利用其灵活机动的特性,在查验现场不落箱、不开箱的情况下,识别集装箱内挥发性气体成分和浓度,从而快速筛查包装泄露、伪瞒报等风险”。
据项目主要研发人员韩伟博士介绍,该平台采用高灵敏质谱分析与多模组传感识别技术,目前已建立了198种谱图数据库,可在3分种内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灵敏度达到ppm级(百万分率级别)。接下来,天津海关将继续拓展检测图谱数据库,扩大该平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口岸危化品查验效能。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用科技手段支撑危化品智慧监管,服务智慧海关建设,为维护国门安全做出贡献。
海口海关查获一批进口濒危动物制品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助力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福州配餐部拓展经营范围
中国海关博物馆在京正式开工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创新服务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上海海关为高信用企业精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