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5-07-1411次
——张家港海关创新管理打造物流高地
一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从张家港这个小小的县域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5000余万吨,海关税收达到了170亿元,进口的铁矿石、化工品、原木、大豆、羊毛、棉花、植物油、废钢等8大类商品进口量居然位列江苏各口岸之首。除了背依经济发达的苏锡常腹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水良港这些天然禀赋外,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海关又有哪些“动作”?
通关“提速”
张家港口岸对外开放码头28座,沿江岸线63余公里,用点多线长面广概括最为恰当不过,既能保证海关监管到位,又能加快物流速度,确实很让物流监控科科长徐永健费思量。如今,对码头实施分类管理,让这个难题应刃而解。
据徐永健介绍,码头分类管理就是海关根据码头的诚信资质等,设置a、b、c、d四个管理类别。对适用a类管理的码头,海关实行“诚信管理”模式,在政策框架内,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便利,如:海关对码头的日常监管采取由码头自管为主方式;进出境船舶可直接在其码头靠泊、装卸货物,实行事后报备制度;在其码头存放的货物可以优先办理海关通关手续等等。对适用b类管理的码头实行“常规管理”模式,对适用c类管理的码头实行“风险管理”模式,对适用d类管理的企业实行“重点管理”模式。
对此,张家港海关党组书记、关长王志林解释到:“实行分类管理后,对诚信经营的码头,海关可以适当放宽,实行信任式管理,这样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对风险系数较高的码头场所加强监督和管理,也正契合了‘守法便利’的风险管理理念,确实让通关速度大大加快,实现了物畅其流”
据了解,张家港海关还大力推行分类通关、电子支付、网上支付、税款银行担保等各种便捷的通关模式,都使得通关速度大大加快。
科技“助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科技手段是张家港海关改善服务软环境的又一特色举措。
协助市有关部门在江苏全省率先开通电子口岸。张家港海关技术科科长朱鹤鸣说道:“作为其中之一的子项目船舶管理系统系统应用后,海关、国检、边防、海事、引航等所有口岸查验单位实行对船舶申报的网上联合审批、协同办公,船舶代理、码头等单位人员一点申报,就可以实现全程作业,手续大大简化,操作快速便捷,效率迅速提高。”
据了解,电子口岸自2008年开通以来,已有16个项目正式上线运行,有会员单位415家,这个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在集聚口岸物流方面“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除此之外,以综合监控系统、h986集装箱检查系统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项目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海关监管的效能,优化了通关环境,加速了物流的集聚。
数据“说话”
在张家港海关综合业务统计科副科长朱建忠的办公桌上,一份份《海关统计》杂志映入眼帘。朱建忠说:“这份《海关统计》包括口岸商品进出动态,与周边省市的对比分析,是反映口岸进出情况‘晴雨表’,目的是为了给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周到的统计服务。”据朱建忠介绍,自2009年创刊以来,他们已经编发了29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张家港海关还建立了《海关工作专报》,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大海关统计数据优势,加强统计预警监测,加强调查研究,为物流发展不断提升建言献策的“含金量”。2010年,编发《海关统计》11期,报送《海关工作专报》14期,其中有4期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有的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环嘉兴港大通关系统试运行接轨上海港
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视察珲春海关
前五个月山东省进出口7740.7亿元
福州关区跨境电商“9610”直购进口业务正式开通运营
关于个人邮寄境外包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