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米进口报关

大潮澎湃处 激越看帆起

2025-07-218次
来源:图们江报
“将海关进出口平均查验率下调0.5个百分点,即从5.5%调整为5%。在原先降低出口查验率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降低0.5个百分点,即从4.5%调整为4%。”“本要求自今年8月份开始执行。”
一条发自海关的短短几十字的消息迅速传递到珲春外经贸界,这预示着全年最少有2600票进出口货物直接受益,所有进出口经营商、报关单位、外向型加工生产企业、运输行业全面受惠。珲春海关再次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实心实意、实实在在、主动自觉,支持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促进珲春外贸稳定增长”的庄严承诺。
“珲春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桥头堡”,口岸优势就是珲春优势,通关提速就是发展提速。”珲春海关关长王旭如是说。为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四大优势的有效发挥,推动八大百亿级产业群建设,珲春海关紧紧围绕“通关”这一关键节点,创新举措,创新服务,成效显著。
先行先试,首创全省陆路口岸通关新模式
  “40秒!今天我竟然没用1分钟就过关了!”“真快了不少啊。” 驾驶员张海涛兴奋的挥了一下手中的“运输工具出入境登记卡”。这是5月12日珲春海关与珲春检验检疫局在圈河口岸正式启动 “联合申报、共同监管、统一放行”的车辆出境通关新模式当天出现的一幕。这标志着海关、国检两单位在吉林省陆路口岸率先开创了一种全新联检作业模式,自此珲春运输工具出入境步入了便捷通关2.0时代!按照这一模式,车辆驾驶人员只需一次性办理申报、接受一次查验、通过一个卡口即可办理完毕海关、国检手续,彻底改变了“过关一件事、要走两个门、通过两道卡、面对一群人”的传统模式,不仅司机不再耗时费力,而且高峰车辆出境通关时间减少25%,口岸每小时车辆通行能力由60辆次提升至75辆次。这是珲春海关针对口岸通道有限,车辆容易拥堵的突出问题,通过扎实调研,科学设计而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
近年来,受珲春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口岸设施老化增设通道困难、口岸联检单位分头作业环节繁杂等因素共同作用,口岸车辆拥堵问题不时显现、解决难度较大。这在年出入境车辆十几万量次、吉林省进出境车辆最多的圈河口岸尤为突出。为此,珲春海关成立了课题攻坚组,集中优势力量破解难题。通过对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发现在现有条件下只有通过整合口岸联检力量简化作业流程才能提升通关速度。为使改革顺利实施,珲春海关首先积极赢得政府支持,请市政府主导此次改革协调各方关系,极力倡导对圈河口岸办公区进行改造、投资研发符合圈河实际的通关系统。同时率先抛弃部门本位主义,主动放弃部分独立行使的权利,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先后8次主导召开多部门联合工作会统一思想,主动承担整体改革方案设计、完善具体措施、编写软件开发需求等工作,有效强化与国检合作的契合度,最终促成了涵盖“海关、国检、口岸办”“一次申报、一次缴费、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无缝通关模式的诞生,在不改建、重建的情况下直接提升了我市口岸通行能力。这一举措将于年内在珲春所有口岸全面推行。
开拓创新,打造全国独有的现代化通关作业平台
“便捷通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在口岸环节做文章。加快物流流转,既要分流,更要加压。”珲春海关监管中心就是基于此种理念打造而成的进出口通关作业中枢。每天清晨,前往该地的每一个人甫临一视,都会为眼前的情景所振奋。只见院里待检待出的货运车辆发动机轰鸣,整装待发;宽大的报关厅里人头攒动,海关、国检、银行以及报关公司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快速地办理着各种通关手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集装箱电子扫描大厅里,海关作业关员正以几分钟一辆的速度快速检测需查验的货运车辆……这就是由珲春海关自主打造出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通关监管场区。
按照全国现行的通关作业模式,一个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应就地在口岸现场完成报关、报检、征税、查验、放行等各类通关手续后方可进出境。考虑到圈河口岸、珲春口岸、沙坨子口岸等口岸距离中心较远,企业往返口岸和市区间办理各类通关手续不便、且口岸监管查验场地狭小、设施相对落后等实际,珲春海关从适应珲春口岸特点,顺应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需求出发,毅然打破传统作业模式,向海关总署申请引入了1台价值2700万元的大型集装箱电子扫描测验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配套资金于珲春市区内建起了“珲春海关监管中心”,吸引了国检、银行、报关等关联单位入驻,成功将原来分散在口岸、市区多地进行的报关、报检、征税、缴税、查验等作业集中纳入到一个平台作业,集中申报、集中查验,口岸只实行“卡口”式验放。这不仅消除了口岸通关的“瓶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还极大减少了地方政府口岸设施建设的压力。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无纸化通关
201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4年第28号公告》发布后,珲春海关敏锐地意识到发掘政策含金量的重要性,立刻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政策评估,对不同性质、行业、类别的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评估显示:符合公告资质要求的珲春企业若采用以往的“属地申报、口岸放行”方式通关,企业需要在珲春申报纳税,在实际进出口地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一来一回往往需要数月时间。若采取“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模式,企业可以在珲春当地完成申报、验放等工作,只需到实际进出口地提交相关手续即可,可谓是“省时、省事、省钱”。据此,珲春海关党组立即决定: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等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加强与大连、营口、满洲里、哈尔滨等重点口岸的紧密协作,探索与口岸海关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配合机制,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为珲春市企业提供便捷高效通关服务。
不仅如此,珲春海关进一步决定,实施并扩大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到年底力争将“无纸化”通关率提升至80%。5月23日,珲春海关又率先在a类企业启动通关无纸化作业模式,5月27日,进出口通关无纸化作业模式全面启动。受惠于这一改革,珲春进出口企业可以借助中国电子口岸及现代海关业务信息化系统功能,利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络,在任意时间,在企业自有办公场所或任何条件具备的场所,向海关开展电子申报,海关对企业联网申报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理。这彻底改变了海关验核进出口企业当面递交的书面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定点、定时、定序、定式的传统模式,丰富了企业报关手段,提高了海关作业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升了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方法,有效提升查验质量和通关效率。2014年上半年,珲春海关查获率为31.9%,比海关总署15.6%的年度目标任务高出16.3个百分点,比长春海关18.7%的年度目标任务高出13.2个百分点。
无私奉献,助推口岸物流、客流发展壮大
企业的难点就是海关服务的焦点;地方党政领导关注的热点就是海关工作的重点;珲春示范区发展建设的需求重点就是海关工作的着力点。为推动“工业为主体,以旅游外贸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珲春海关推出了专项服务举措。
推动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建设。针对水产品进口季节集中、鲜活易腐、通关时效需求强的特点,圈河办事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开展量体裁衣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软环境。在6至10月水产品丰产期,切实推出“专时段”服务全力为延时进境货物和人员加班办理通关手续,确保“车净人无我方走”,口岸现场的上岗关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30分钟到1个小时。出口加工区和监管中心等业务一线海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作业创新。通过研究落实海关对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规定,对部分信誉好的水产品工贸企业施行内销集中报关、缓期纳税的便利措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大进大出扩大经贸规模。
实施圈河口岸“无周日”通关。自6月8日起,珲春海关克服人员紧张、工作强度大等重重困难,坚决配合地方政府实施了“无周日”通关,每逢周日都根据业务规程安排8名关员上岗、作业,圈河办事处每名关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3小时。
珲春海关人,勇立潮头,守卫在涉外窗口,奋斗在国门一线,助推珲春巨轮劈波斩浪,稳健前航。用他们的真诚和对珲春的热爱,向珲春25万人民递交了一份答卷。

霍尔果斯边民互市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技术验收
威海海关首票“两段准入”货物通关
外汇管理局发布新的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
搬厂剩余料件申报出口贸易监管方式
台湾进口中古设备清关时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