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进口贸易渐成张家港保税区发展的又一“拳头”产业
2025-07-3110次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进口棉花呈现持续增长状态。据统计,2003年张家港保税区进口棉花1.66万吨,2004年进口棉花1.96万吨,2005年进口棉花2.89万吨。进入2006年以来,尽管国际棉花价格一路攀升,但张家港保税区棉花进口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1-2月份,共进口棉花1.97万吨,总金额达2659万美元,分别占到了去年全年的68%和70%。目前,棉花进口贸易正在逐渐成为促进张家港保税区发展的又一“拳头”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受用棉量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特别是新疆、黄河长江流域种植面积的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棉花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将难以解决。尽管对于05/06年国内棉花的最终产量和未来消费增幅无法精确统计和预测,但年度350万吨以上缺口是可以预期的。而江苏是个缺棉大省,每年缺棉在100万吨以上。同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自2006年8月1日起取消棉花出口补贴,这些国家的出口商为提高棉花的出口销售速度,大量将棉花直接运至中国保税区,通过保税仓储转口的方式来缩短交货期,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 1月份以来张家港保税区棉花进口成倍增长。
目前,一些棉花贸易商已开始悄悄改变对中国的出口方式,利用保税区、保税仓库的政策优势,实现与国内客户的零距离服务。为缩短交货期,许多棉花贸易商已由过去的询价、看样、签约、装运等繁杂环节,改为直接发货到中国沿海港口的保税仓库,减少了交易环节。同时,在保税区内交易还有缓征进口环节税、减免国内税等税收优势。
张家港保税区进口棉花贸易的发展还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可停靠5万吨级货轮,年吞吐能力超过6000万吨,目前已开通19条国际航线,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运输成本低廉,水陆交通便利,港口优势突出。张家港保税区位于棉纺业较发达的长三角,处于江苏省五大纺织出口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的地理中心位置,区内不仅建成近20万平方米的仓库,而且一座3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中,作为全国唯一的“区港合一”的保税区,具有独特的保税仓储、分拨功能,不仅利于货物的快速集散,而且更适合棉花大规模存放小批量分拨业务的开展,为棉花进口商提供了大量商机。
此外,张家港保税区多年来在成功承接6万多吨的进口棉花仓储业务以及区内化工品交易市场的成功运作,为保税棉的贸易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张家港保税区海关还以“监管最有效、手续最简便、服务最满意”为目标,不断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电子手册、无纸化报关、物流信息化管理等卓有成效的措施,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开拓仓储管理新模式,从而使保税区仓储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为发展保税贸易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张家港保税区在用足用活保税区政策上大做文章,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进口棉花的交易不仅实现了口岸功能多样化,也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
海关年度报表
上海进口旧仪器清关要多久?每个进口环节时间看就晓得了
检验检疫注册申请
“小苗苗”走出“国际范”
海关课堂进校园 国门安全共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