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贸易欺诈亮剑 ——沈阳海关扎实开展“口岸天平行动”
2025-08-149次
今年 4月,一艘满载 3万吨铜精矿的国际货船抵达锦州港码头,海关关员对该船货物实施重量鉴定,发现铜精矿短重 217吨,短重率达 7.03‰,远超国际惯例 3‰的索赔标准。沈阳海关第一时间将短重情况告知国内收货人并出具《重量证书》,帮助企业成功索赔并挽回经济损失 194万元。
近年来,沈阳海关坚决落实海关总署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关区进出口商品实际情况,开展“口岸天平行动”,加大对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实施重量鉴定的工作力度,以实际行动打击对外贸易欺诈行为,维护进口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经济安全。据统计,今年 1-5 月,沈阳海关 共 检 出 短 重商 品 31 批 次 、短 重 1429吨,为进口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880 万元。
建立规章制度 保障规范作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重量鉴定工作,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新海关组建以来,沈阳海关充分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第一时间组织业务专家,制定关区重量鉴定规章制度,填补业务管理制度空白,确保隶属海关在现场作业有章可循。
通过全面梳理海关总署法律法规,反复多轮征求业务专家、作业现场、法治部门的意见建议,制定了重量鉴定业务作业指导书,明确了衡器鉴重、水尺计重、容器计重等现场鉴定作业要求。同时,新制定的重量鉴定作业指导书充分考虑了关检业务全面深度融合的改革要素,通过实施现场“査检合一”的联合作业模式,海关作业效能进一步提升,达到了“1+1>2”的效果。
优化作业模式 提升工作质量
随着辽宁地区全面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沈阳海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关区各港口的业务量正逐年提升,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对重量鉴定的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沈阳海关优化衡器鉴重作业模式 ,通过审核卸载计划、实施衡器校验、强化散装商品监管、提升计量室管理水平等方式,对实施衡器鉴重的大宗商品进行全过程监管。促进衡器鉴重与水尺计重之间形成有效补充,提升重量鉴定工作质量,运用综合手段打击贸易欺诈行为,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沈阳海关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外贸企业、提升通关效能为出发点 ,通过开展预约服务,提前收集掌握国际船舶进出港信息,合理安排查检作业人员,制定重量鉴定工作计划,保障船舶到港后及时开展鉴定业务,切实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据锦州某国际物流企业介绍,该企业今年经锦州港进口各类矿石共计 56 万吨,通过预约申报方式减少了通关时间,预计节约成本 10余万元,沈阳海关提供的预约服务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施风险研判 有效化解风险
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沈阳海关以开展“口岸天平行动”为契机 ,积极推行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充分调研各隶属海关业务人才队伍情况,组建由 10 人构成的鉴定业务专家组,定期对关区进口重点敏感商品、国外发货人、装货港口等信息进行风险分析,牢牢把握防范风险的先手。对曾出现重大短重问题的船舶进行重点关注 ,对“短斤少两”的进口商和装货港口进行警示通报,精准防范化解贸易欺诈风险。
锦州港是辽宁省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口岸,今年以来共进口铜精矿 47.2 万吨,占辽宁省总量一半以上。通过铜精矿提炼的铜金属,是支持汽车产品、工程机械、电子电器等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金属原料。因此,沈阳海关对进口铜精矿的重量鉴定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对进口铜精矿短重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沈阳海关发现从南美地区部分港口启运的铜精矿屡次发生短重的风险信息,并及时向海关总署报送铜精矿短重典型案例 26 宗,为有效打击对外贸易欺诈行为、防范化解贸易欺诈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普通化工品进口报关要注意什么
传承雷锋精神,汇聚磅礡力量
截单、清关、报关、通关、商检等该怎么操作?
二手旧贴片机进口清关进口流程
出口监管仓与保税仓之间货物互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