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进出口值6654.8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增速达16.4%,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郑州海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海关总署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不断畅通连接境内外物流通道,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服务河南外贸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助力中欧班列(郑州)“织线成网”
近年来,一趟趟中欧班列(郑州)架起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与世界市场互联互通的贸易桥梁。疫情期间,郑州海关针对中欧班列(郑州)运行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精准施策,保障班列不断开辟新路线,拓展新业务。
2020年11月20日,中欧班列(郑州)成功开通郑州-赫尔辛基新路线;2021年1月20日,中欧班列(郑州)波兰线路首趟进境班列抵达郑州,标志着中欧班列(郑州)波兰线路成功开通。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境外目的地站点已增至9个,国际直达线路增至9条并实现往返对开。中欧班列(郑州)已实现“1+9”枢纽格局,形成了国内以郑州为枢纽,国外以汉堡、慕尼黑、列日、莫斯科、阿拉木图、塔什干、河内、赫尔辛基、波兰为枢纽的国际网络布局,线路版图不断扩展。
随着中欧班列(郑州)路线不断增多,业务门类也在不断拓展。疫情期间,国际邮件积压严重,郑州海关依托跨关区邮袋转运配合机制,形成“一箱到底、一单到底”的运邮集装箱直通模式,有效提高了邮袋转运效率,帮助中欧班列(郑州)成功开通运邮业务。2020年,中欧班列(郑州)共承运进出境国际邮件454.5吨。
“郑州海关疫情期间主动跟我们联系对接,支持利用中欧班列疏运积压国际邮件,并帮助我们与班列运营企业协调运邮运力,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国际邮路畅通。”河南邮政相关负责人感激地说。
除了国际邮件,还有越来越多的河南特产搭乘中欧班列(郑州)走向世界。2021年1月18日,1880吨信阳绿茶“乘坐”中欧班列(郑州)“中国绿茶专列”从郑州出发,驶向万里之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也是信阳茶叶首次搭乘中欧专列(郑州)走出国门。
为保障中欧班列(郑州)运行顺畅,郑州海关全面落实稳外贸稳外资“1+n”政策措施体系,充分发挥h986非侵入式监管设备使用效能,提升查验智能化水平,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通过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设立中欧班列专用窗口等便利化措施,帮助班列不断提升运力。2020年,郑州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郑州)1063班,货运量达63.2万吨,货值2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3.2%和22.8%。目前,中欧班列(郑州)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承运的进出口货物包括服装家居、汽车整车及配件、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食品等1300多种。
“下一步,郑州海关将聚焦郑州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创新口岸管理机制,优化整合监管资源,支持班列拓展业务范围,多措并举促进中欧班列(郑州)高效集约开行,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河南更高质量发展。”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效通关保障新郑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为4103.5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5%。进出口值占同期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1.7%,继续引领河南外贸发展。
成品手机生产加工业务是新郑综保区传统业务,也是支柱产业,郑州海关成立通关业务保障小组,开展“稳外贸、稳外资、促发展”专题调研,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遇到的通关难题;设立智能卡口和空运货物整板交接平台,保障手机摄像头、激光器组件等生产亟需进口关键物料快速入区;采取“工单式核销”“以报代备”“先期机检”等举措,解决手机加工时效性强、物料繁杂、单耗更新快、真空无尘包装货物查验等监管难题;针对新品手机大批量出货需求,建立多边协调机制,帮扶企业协调物流、加大运力、增加库存,保障企业生产稳定、通关顺利。2020年,郑州海关共监管新郑综保区内成品手机9138.02万台,同比增长8.84%。
跨境电商业务作为新郑综保区内的新兴业态,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促进区内进出口增长的新引擎。
“一方面,我们支持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遇到的航班紧缺、运费上涨等问题,制定陆运通关方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80%;为企业提供提前申报清单、批次理货、业务系统互联等便利化措施,压缩出口包裹通关时间40%;另一方面,不断推动系统优化升级,实现数据申报、商品理货、物流转运全程智能化,打通跨境b2b直接出口与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报关单与清单的通关流程;合理配置现场人力资源,保障电商企业‘双十一’等促销活动顺利开展,推动区内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健康发展。”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出口服装业务是新郑综保区的另一项特色业务。由于进口的服装多为快销品牌,对分拨时效要求很高。郑州海关充分发挥新郑综保区临空优势,将海关监管与企业分拨作业无缝对接,实行“以报代备、简化随附单证、先入区后报关、分送集报”等便捷通关举措,对抽检服装实施附条件提离,持续缩短货物物流时间,节省企业通关成本。
“我们的服装包机经常是在凌晨落地,海关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监管查验,确保我们的商品能够快速运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店铺销售。同时,这架飞机在完成卸货后,很快便装载着国内代加工生产的同品牌服装,经新郑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申报出境,极大提升航班利用率。”新郑综保区内某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郑综保区内进口服装可分拨至全国67个城市的600多家门店,辐射华北、华中、西南等地。2020年,郑州海关共监管进出口服装包机237班,货运量达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8.6%和38.2%。
技术支撑帮扶河南特产畅销海外
2021年1月12日,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批重2000千克的辣椒红色素经郑州海关所属漯河海关综合评定合格后顺利发货,即将“漂洋过海”,向世界展示“中国红”。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2020年上半年的产品出口一度受阻,在最困难的时刻,漯河海关送来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帮助我们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体系建设,有力支持我们稳定了海外市场。2020年,公司天然色素产品出口品种新增4个、出口国家增加5个,这些和海关的支持帮助都是分不开的。”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务人员王逢源说。
天然色素产品是河南省漯河市的特色出口产品,该市拥有河南省最大的天然色素生产企业,由于天然色素产品均是从辣椒、栀子、甜菜、姜等农作物中提取的,企业每年要从农民手中采购大量的农作物原料,对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为助力当地特色天然色素产品不断扩大出口,漯河海关打出一套“助企组合拳”,深入企业调研,设置“一对一”帮扶联络员,主动及时收集企业诉求,并把海关惠企便利政策送达企业,帮扶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实验室技术人员加强了与企业检测人员的交流,就农药残留、重金属、色价、溶剂残留等项目进行探讨;充分发挥海关信息优势,密切关注并收集国外天然色素类产品风险预警动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在“7×24”小时预约通关的基础上,对出口商品采用“抽中不过夜、未抽中不过午”的模式,最大限度提升通关效率。
2020年,郑州海关共检验监管出口天然色素产品263批次、重274吨、货值4304.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47%、43.82%和38.65%,主要包括辣椒红、栀子黄、萝卜红等20种天然色素产品,出口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的大蒜产品也一直广受海外青睐。作为我国出口大蒜的三大省份之一,大蒜产品的顺利出口不仅关系到大蒜盛产区的外贸发展,更与千万蒜农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降低疫情对大蒜出口的影响,郑州海关主动作为,多举措强化技术帮扶,助力蒜企顺利复工复产并实现出口平稳增长。
2020年上半年,郑州海关了解到个别小微企业由于出口信息渠道不畅,存在“货物有余、出口无门”的问题,该关立即建立关企微信群,加强疫情期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港口管控及通关限制等风险信息收集,指导企业应对出口国蔬菜准入政策变化;同时为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牵线搭桥,让买卖双方通过海关“红娘”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哥斯达黎加等国家要求出口大蒜必须做真菌、昆虫等检测,一次动辄几千元的检测费给蒜企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郑州海关充分利用关区技术中心实验室的专业检测资源,为小微蒜企提供进口国认可的检测技术支持。优化采样方式,由批批采样检测改为整库集中检测、分批申报,海关逐批核销放行的方式出口,降低企业自检成本,提高验放时效。
大蒜出口熏蒸是蒜企扩大出口的另一道技术门槛。溴甲烷熏蒸能有效杀灭大蒜携带的昆虫等有害生物,经过药剂“汗蒸”的大蒜才符合国外的进口要求。郑州海关及时汇总熏蒸规范文件和安全防护要求,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远程对企业进行安全培训。同时,协调熏蒸处理单位专人负责,按企业所需及时到出口大蒜集聚区送“服务”上门,并出具熏蒸证,保障货物按时出口。
“郑州海关真心实意帮助外贸蒜企,并提供一系列的惠企措施。虽然2020年国内外疫情影响很大,但我们公司出口大蒜量又增加了,企业和蒜农都得到了实惠。疫情无情,海关有情,感谢你们!”河南中牟某出口大蒜企业张经理高兴地说。
2020年,郑州海关共监管出口大蒜12.43万吨,同比增长1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官之年,郑州海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聚焦统筹推进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进一步丰富服务外贸发展“1+n”专项方案,努力为河南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满洲里海关查获夹藏走私入境合金62公斤
阳江海关助力海上风电安装船进口
长沙海关积极推进关税保证保险等多元化担保改革
入境关税缴纳
保税仓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