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进口电动牙刷报关

台商入驻 重庆经济起飞

2025-08-2115次
来源:观察者
西迁重庆,集聚效应凸显
今年5月份,位于重庆璧山县长达6平方公里的“重庆台商工业园”正式运行,它将与西永微电园一道,成为中国西部的台资集中区。璧山县曾经是“西部鞋都”,近两年因为数百家台资电子配套产业公司的入驻,让这座西南地区小县城,短短3年内奇迹般地变成了“it重镇”。重庆官方媒体用“东有昆山,西有璧山”来描述这座中国西部小城的“定位”——位于中国东部的昆山,云集了大陆60%以上的台资企业。
力耀科技是首批落户重庆台商工业园的笔电配套商,为三星、富士康、英业达等企业提供服务,且是重庆散热模块唯一的量产供应商。“目前我们的投资是3000多万人民币,不久再追加投资2000万元。”饶春麒说。此前,饶春麒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到重庆。早期,他是沿着台商们传统的投资“路线图”走。
重庆将信息产业作为吸引台资重点,璧山县为了建造“it重镇”,2010年起,政府开始大规模关闭“污染企业”,数百家企业被强行关闭。为吸引更多台资企业,当地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列出了诸多优惠条件,并在台商服务方面“竭尽所能”。
因为劳资成本、政策门槛、财税制度等各种原因,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台商,正悄然转移“阵地”。他们瞄准了正在崛起的西南地区重镇——重庆。
重庆台商协会会长李文勋介绍,2007年以前,台商在重庆投资只位列31个省市区中的23、24名。后来,重庆市政府将hp(惠普)这样的国际品牌引进去,利用蝴蝶效应,准备借此将重庆变成“全世界最大的it产业制造基地”。
“今年,重庆将超过福建,成为台商集中的第三大投资地。”重庆台商协会会长李文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迄今为止,在渝的台商投资企业已达到了1000多家,总投资金额逾100亿元,在渝的台商有四五万人。预计到2015年,到重庆台商工业园聚集的台资企业将超过200家,投资超过600亿元,产值超过1000亿元。
台商的集结正在显现其巨大的经济“能量”,gdp突飞猛进。经统计,2012年1至4月,璧山县gdp增速20.1%,财政收入34亿,财政收入总量全市第一。2009年,它的财政收入还位列重庆市20多名。
成本为王?台商看得更远
在外界看来,台商们之所以将制造重心迁移到内地,人力成本是个很重要的原因;然而,全球最大的电脑键盘生产商台湾精元(重庆)电脑有限公司管理部主任蔡银和说:“成本只是部分原因,我到重庆是因为被客户牵着走。如果不跟着来,就要增加运费,我们就没竞争力。”
最初,蔡银和是被重庆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所吸引,但他很快发现“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低”。他用当地最低工资的基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我刚到璧山县时,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850元,我们到了不久,这里最低工资就上调到950元。除此以外,公司还要负责免费提供工作餐,算起来每名员工开支差不多1100~1200元。今年上半年,这里最低工资一下涨到了1050元。如果算上工作餐,不算加班费,我们每个月要花1310元。江苏也才1400元左右,所以差不了多少。更可况如果我们用最低工资,肯定招不到人。”
饶春麒的情况也差不多,他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到重庆,完全是因为合作商的缘故。”
富士康、宏碁、广达、英业达等知名台资企业落户重庆,犹如一块巨大磁场的“吸铁石”,让众多台资配套企业也尾随而至。在台商工业园入驻的台资企业,70%为电子信息企业,2010年3月开始,许多it配套企业到此落户,占了重庆市it配套企业总数的1/4。
早期,因开工企业太多,招工成了摆在饶春麒眼前最大难题。为此当地就业局出面,在县城为工业园内的笔电配套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还派出团队到外省建立“劳务基地”,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尽管如此,相比我们未来的发展,劳动力仍然是一个巨大问题,”饶春麒说。“现在物价涨得很快,相对薪资也就要跟着高。我们的员工会认为,多给五百上千的也没什么意义,永远追求更高的待遇。劳力成本的优势,我认为两三年内就没有了。”
台商争夺战,重庆快人一步
从东部地区蔓延至中西部,山东、湖北、重庆、广西等早已盯上台商这块“肥肉”,各地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吸引台商落户本地,中西部各省市政府更是拿出巨大的政策诱饵,在土地、税收、项目审批手续上给予大尺度优惠。例如,2011年底湖北省放宽台商投资企业出资方式,鼓励以专利、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设立台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者除外),非货币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同年10月河南省淮滨县为台资企业裕盛体育公司提供宿舍楼,解决员工住宿问题。
福建省与台湾在气候和生活习性上十分相近,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地区之一,但它却在近几年,跟上海、江苏等地的台商“争夺战”中稍显乏力,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几年前,王永庆就放弃了其在厦门与福州投资医院的计划,在厦门举行的“台交会”对台湾厂商的号召力也日益减小了。
此前,福建省的相关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最早招引台商投资的省份“放下了架子”,组团去昆山考察取经。推出系列政策以期留住台商,例如简化投资手续、准备投资建设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手段。尤其是“先行先试”的平潭综合试验区,在财税、注册等多项优惠政策几乎是为台商“量身定做”。
重庆是后起之秀。为了吸引更多台商到重庆投资,去年,当地政府针对台商给予了8项惠台政策,成立了重庆台湾信息产业园,并给予在重庆投资的台资企业税收、信贷、贴息、政府采购、就业等各方面优惠和特殊政策。
经济不景气,让大陆台商更加关注税收的问题。相比较台湾,同样是增值税,台湾只有5%,大陆则是17%,这个比例对于企业而言“确实太大了点”,企业所得税,台湾现在是17%,而大陆则是25%。蔡银和说:“重庆是‘西部大开发’地区,有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这或许是比较可以吸引人的地方。”
预计2015年全线贯通的渝新欧铁路,也成为重庆对外招商的“王牌”,吸引着世界各地投资者的目光,全球各大工业及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纷纷布局重庆。渝新欧铁路开通后,13天就能直达欧洲,这与此前海运37天到欧洲相比,足足缩短了20多天。李文勋表示:“这对台商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根据李文勋介绍,作为重庆台商协会的会长,他将有几项工作:建立台湾中小企业工业园,目前已在铜梁县签约;设立台商综合大楼,这相当于台商总部基地,集办公、展览、休闲、美食于一体;此外,台商协会还将开办台商子女学校、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综合医院等。
硬件过关,软件需加强
“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这么大规模的台商到了重庆,大部分都在30~40岁左右,在重庆工作,家庭和孩子成长就非常重要。因为两岸的教科书不太一样,如果台商把子女放到大陆学校读书,之后孩子回到台湾就没办法对接。我们主要是为台商年轻的这一代着想,让台商来这边,人员的调动没有后顾之忧。”李文勋说,他另一个身份是重庆百吉集团董事长,也是重庆第一代台商。
重庆为了争夺台商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劣势依然存在。饶春麒观察到:“虽然现在很多台商纷纷到重庆投资,但是大部分都是以分厂为主,大陆总部过来的很少”。
对此,蔡银和表示,相比深圳、江苏这些发达地区,虽然重庆为了招商引资在政府职能上有所创新,但行政效率方面却远不及那些地区。
他偶尔也将重庆与深圳员工进行对比:“深圳地区最低工资水平在全国较高,但员工做事效率很高,员工通常不会选择不加班的公司上班,他们希望多赚一点钱回故乡。重庆这边是本地和附近的人,年轻人既要工作轻松,又要挣钱多,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工业生产的竞争力。
重庆上半年gdp一枝独秀
日前,重庆市召开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会上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全国经济运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重庆经济一枝独秀,已经率先走出低谷,经济增长在全国领先。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庆的经济运行与全国有所不同,二三月份是低谷,到四月份开始回升,二季度整体比一季度走得更好。所以重庆经济上半年走势符合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稳增长的要求,总体上呈现较快平稳以及各方面协调的增长态势。
“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全国前列,其运行表现出五个有基本面意义的特点。”黄奇帆分析指出,第一,是工业回升拉动有力。全市工业产值从3月份开始扭转下滑趋势,并一路回升,1至6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3%,销售值同比增长17.9%。第二,对外开放逆势攀升。外资方面,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进出口方面,一季度同比增长1.2倍,1至6月增长1.7倍,位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超过250亿美元,从去年的全国第1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1位。
第三,投资消费稳中有升。投资方面,上半年完成3735亿元,同比增长23.1%。从结构上看,都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消费方面,上半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5837亿元,同比增长22%。第四,金融业健康发展。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达到500多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0%左右。第五,市场主体增长较快。6月份,新增私营企业3797户,个体工商户2.13万户,微型企业5749户,分别比前5个月月均增量多出1460户、8536户和4130户。
与此同时,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资料显示,重庆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也成效显著。一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首先是工业稳步回升。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完成产值935亿元,增长81.9%,占工业总产值的15.3%,提高8.3个百分点;同时下滑行业止跌回升,钢铁产值由负转正,汽车产量、化医、装备制造产值继续保持增长。其次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银行、保险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等八类传新型金融机构42家,九大金融要素市场交易超过2500亿元;汽车类零售额、接待旅游总人数均呈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再次是农业经济形势稳定。总产值完成441亿元,增长4.8%,小春粮油、蔬菜、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4%、5.1%和3.5%,柑橘、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整合部门资金扶持“两翼”农业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优先将六区重大项目列入市级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万州神华项目落地,涪陵太极退城进园、江津中渡长江大桥等开工建设,合川电厂二期加快推进。

重庆海关查获旅客携带超量外币入境未申报案
宁波海关查获两万余件侵权童装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首尔至乌鲁木齐的国际航班恢复运营
海南飞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来信感谢我关特事特办的服务
厦门口岸发现今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