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上海进口麦片报关

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夹缝生存记”

2025-09-131次
全年办理进出区业务20814票、货值54.4万吨、监管货值近20亿美元。这是江阴物流保税中心2011年的业务量。而这里的海关人员只有5人。“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监管科副科长张烽这样形容海关人员的工作状态。
3年来,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影响日渐扩大,业务量稳步提升,为江阴港口聚集了大量货源、推动外资项目落户江阴,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拉动效应。随着江阴保税物流中心日渐发展,其所面临的困难也在凸显。用江阴海关副关长缪建军的话说,“感觉是在夹缝中生存”。
 尴尬的区位
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坐落在江阴临港新城港区内,北邻长江,紧靠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依托交通干道滨江路、海港大道,并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锡澄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经陆、江、海联运,使物流中心与苏锡常、杭嘉湖和苏北有良好的衔接。
这样的区位条件本来应该是优势,可偏偏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有张家港保税港区、无锡综合保税区、常州出口加工区、武进出口加工区、泰州出口加工区、扬州出口加工区。本来可以利用通江达海、长江大桥的交通优势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常州、泰州、扬州地区的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却在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后,面临着纵深不够、腹地缩小的困境。
 政策的落差
另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是保税物流中心本身享有的政策。
保税物流中心是海关主动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现代物流和国际竞争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构建的新型保税物流监管模式,是保税物流园区在内陆地区的延伸和补充。然而,随着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政策整合、功能叠加,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相对弱化,竞争优势逐步消失,在特殊区域布点较多的沿海地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张烽告诉记者,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相比,保税物流中心没有政策优势。
首先,随着保税区全面转型为保税港区,出口监管仓库开展入仓退税政策试点,保税物流中心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政策优势已不复存在。出口加工区拓展了保税物流功能后使得保税物流中心遭到更为严峻挑战。
其次,保税物流中心以物流、仓储为主要业务,可附带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需要开展就地切割、检修等业务,因超出允许开展的业务范围,企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只能转至出口加工区等其他特殊监管区域进行。
此外,由于保税物流中心一般设立在靠近海港、空港、陆路交通枢纽及内陆国际物流需求量较大,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一般区内以封闭式仓库为主。而在沿海地区,海港(内河港)港区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可设立封闭式的保税仓库外,还可以设立露天保税堆场、保税储罐等其他类型的保税监管场所来满足实际物流需求。保税物流中心因为仓库类型单一,失去了参与开展口岸大宗商品、液体危险品保税仓储业务的机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经济的需要
江阴虽然是县级市,可却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状元。全市33家上市公司,34只股票。一个县的gdp已经超过了多个省。
目前,全国23个省市的650余家企业在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业务,包括荷兰帝斯曼、台湾独资企业瀚宇博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中心开展业务。
帝斯曼工程塑料(江苏)有限公司关务主管曹红珍告诉记者,帝斯曼的一个研发中心就设在江阴,由于有保税物流中心的存在,企业进口的原料可以通过海关“分送集报”的方式进入研发中心,从而保证了研发的时间。她坦言,如果不是有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的存在,企业有些订单是无法接的。缪建军认为,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叠加,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正在被逐渐弱化,面对江阴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的竞争优势也在降低。“从发展后劲来看,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与客户的需求不匹配,缺乏强劲的持续发展能力。”
但如果要将江阴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升格为政策更为全面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临的困难也不小。“江苏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经比较密集了,国家在考虑设立特殊监管区域的时候也会站在全局考量,这方面江阴恐怕不具备优势。”有专业人士建议,如果可以把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作为附近其他综合保税区的一部分,进行升级,也许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这一点则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权衡。
海关特殊监管区如何建?
记者:苏南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较多,这是否会造成竞争?
薛晓星: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确比较多,不过每个区域的发展都比较好,这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江苏本身就是外贸大省,苏南地区的外贸又是江苏的“大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设立对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同时,由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什么地区适合设立什么样的特殊监管区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并不是政策越多的特殊监管区域就越好。事实上,有些企业的业务是放在特殊监管区域之外更合适的。因此,从目前的状况看,各地在建立特殊监管区域之前,应该对本地企业的业务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本地的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建设。
记者: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作用,您认为保税物流中心是否能够满足江阴经济发展的需要?
薛晓星:从江阴保税物流中心来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范围不断放大,产生了“立足江阴,辐射周边”的效应。二是为港口发挥了揽货效应。封关运作以来,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为江阴港口聚集了大量货源。三是对外吸引外资项目落户江阴的推动效应。一些货物大进大出、生产交货周期较短、对通关速度和便利化要求高的项目落户江阴,看中的就是保税物流中心这一平台。
从目前的发展看,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与周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比,的确遇到了政策不足的问题,江阴当地政府也希望可以将保税物流中心提升为综合保税区,这样对海关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我们的人员不足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考虑,江阴当地的经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特殊监管区域政策。我个人认为,如果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如果可以利用无锡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把保税物流中心整合到无锡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去,既可以享受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减少了审批压力,还可以解决海关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许是个可以考虑的方案。
记者: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有许多种,不同的地区政策也不同,您认为是否存在整合的需要?
薛晓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随着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不同的阶段、不同地域所需要的政策不相同,结果造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多种形式,适用不同政策。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海关总署也曾多次就此展开调研。
我个人认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是朝着整合的方向发展的。未来,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采用统一的名称、实施统一的政策应该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这一政策发展的方向。同时,对于特殊监管区域的监管方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目前的“围网+卡口”的制度可能会被电子监管、信息化系统所取代。那时候,海关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大幅减少了,而监管的效率则会更高。

榕城海关首票出口B类快件顺利通关
前8月云南省外贸89.9亿美元
宁波海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营造高效协同一体化发展生态
机场海关加强对报关企业管理初见成效
政策叠加纾困解难 宜宾智能终端产业“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