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亲商”服务的三重境界
2025-09-173次
从筹建时的14人发展到如今5个处室3个办事处的副厅级海关;
从最初的微笑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三班工作制;
从零投诉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最高荣誉。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历经了“亲商”服务的三重境界。
11年来,海关监管如何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适应工业园的腾飞,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改革与建设的主旨。日前,笔者感受了该关“亲商”服务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除了微笑,还要能解决实际通关问题
筹建初期,为杜绝“脸难看”,园区海关要求关员将微笑保留到下班前的最后一分钟。凡是关员与工作对象发生争执,首先要求关员检讨自己的态度。可是,在多次征求外部意见时,企业人员毫不客气地说:“光微笑有何用?我们需要提高的是通关速度。”为了这句话,园区海关上下求索。从第一批跨关区快速通关试点,到在江苏省内率先实现空陆联程中转,园区海关逐步突破口岸转关运输这一瓶颈,在苏州建立起了虚拟空港。企业货物在机场分拨后运至园区直接验放,平均通关时间比普通转关模式快了近3个小时。来自新加坡的ups(全球包裹快递服务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吴清波先生称赞这一模式“创新了物流服务新概念,在全球物流业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推广意义”。几年间,园区海关的通关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最快5小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园区it行业的竞争日益剧烈,企业对海关提出了满足“零库存”的要求。在换位思考后,园区海关率先在关区推出通关两班作业制,继而实行了查验现场三班工作制。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进出口部负责人表示:“园区海关三班服务,使企业当天飞机当天原料进厂率由原来的10%增加到40%,4条生产线都能全部正常开工,对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园区海关的做法真正体现出了执法为民、服务便民。”企业满意了,而海关关员上三班,不仅要承受亲朋的诧异,更要承受生理自我调解的压力。为了树立园区海关的良好形象,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境界二:处理好快速通关与提高监管质量的矛盾
在飞速发展的园区经济面前,园区海关始终处在人手少任务重的压力之中。2006年单月报关单高达5万份,据初步统计,一线关员平均2分钟要办理一份报关单。在巨大的工作负荷下,是加快速度忽视监管质量,还是为保证监管质量牺牲通关效率?园区海关选择了内外两手抓。内部抓业务基础,抓执法规范,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运用风险管理平台,实施执法过程监控,达到关口前移的目的。并且率先开设关务公开网站;每年不厌其烦到各乡镇和大型企业宣讲,现场办公,举办“阳光作业演示”;与时俱进推出了“关长电邮”,开辟出了更便捷的咨询与对话的途径。
对外,园区海关以鼓励企业规范经营,科学管理为目的,率先开展了以“分类管理、守法便利”为前提的诚信模式的试点。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制订了 “工厂验放”等6项诚信企业便捷措施,使享受诚信管理的企业货物通关手续得到进一步简化,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首批诚信管理试点企业——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实施诚信管理后,企业通关效率提高约50%,每年节省费用至少在100万元以上。
境界三:与时俱进是海关把关与服务的活的灵魂
园区海关在把关与服务中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探索与企业加工贸易计算机联网试点成功后,园区海关并没有停滞创新的步伐,在探索具有园区特色的保税物流区上努力前行。
经过十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ic集成电路和lcd液晶显示器面板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链,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生产和采购基地放在园区。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莫尔定律”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为能提供这一现代化的平台,园区海关提出了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设想,并在海关总署、总关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论证筹建,提出监管办法。2004年10月,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试运行。一年多来,已有18个省、直辖市,近500家企业在保税物流中心操作。企业满意地说:“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将物流同生产、销售一起融入完整的供应链中,如同把供应商仓库搬到家门口一样方便。”目前,园区海关正在积极进行全国首家内陆保税港的论证建设试点。
服务之路没有止境,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对海关监管提出的新要求没有止境,园区海关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让中国花卉迎春绽放 ——漳州海关疫情期间花卉苗木出口比增两成
北京海关下属天竺海关组织青年党团员开展卡口监管助理工作体验活动
这些医疗防疫物资出口要法检!
黄埔海关隶属老港海关走访出口企业送政策上门
查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