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助力张家港保税区棉花仓储量迅猛增长
2025-09-243次
据张家港保税区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张家港保税区棉花进区仓储量达到11.6万吨,价值24314万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和20.62%,呈巨幅增长的态势。张家港保税区能在近年来迅速成长为江苏最大、全国主要的棉花进口基地,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内需求旺盛
近年来,受用棉量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需求逐步加大,每年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而江苏也是个缺棉大省,每年缺棉在100万吨以上,要依靠进口棉花维持正常生产。根据国家棉花市场检测系统的调查数据,每年我国国内棉花产量约为600万吨,但棉花需求量则达到1060万吨,国内棉花供给缺口超过450万吨需要进口弥补。
保税区政策优势明显
保税区特有的政策优势,使进区的棉花可享受“缓税免证”的政策,国内外商家抓住有利时机,利用保税区的保税仓储中转功能,大量进口囤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外,由于受棉花配额发放时间限制,许多进口商和外商在国内配额不足的情况下,也将大量棉花发送到保税区仓库仓储,待领取到配额后再销售出区。张家港保税区是长江沿线唯一的内河型保税区,在其周边有着广泛的下游客户,可实现与大多数下游客户的“零距离”服务。随着张家港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外客商看好保税区发展前景,纷纷前来投资建库,仓库面积不断扩大,为保税区快速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地理环境特点突出
张家港保税区进口棉花贸易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张家港保税区位于棉纺业较发达的长三角,不仅比邻华芳集团、澳洋集团、阳光集团等纺织业巨头,而且离江苏省内五大纺织出口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的公路运输时间均在两小时以内,交通便利。区内不仅建成近20万平方米的仓库,而且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也已投入使用。作为全国唯一的“区港合一”的保税区,具有独特的保税仓储、分拨功能,不仅利于货物的快速集散,而且更适合棉花大规模存放小批量分拨业务的开展,为棉花进口商提供了大量商机。
政府海关大力支持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充分利用保税仓储分拨优势,筹建棉花交易市场,实施区内交易、区内交接、区内缴税、区内支付和区内配送的全方位服务,为全国棉花贸易商提供了一个快捷、公平的交易平台,吸引了大批外商、进口商、仓储企业。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和海关采取措施,积极开辟新疆阿拉山口与张家港保税区之间的快速转关通道,为中亚棉花进入华东地区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他们还积极开辟美棉、非棉、南亚棉的海路和陆路转关通道,推出各项便利措施,做大棉花物流。根据保税区内新建棉花仓储企业比较多的特点,海关主动走访企业送政策上门,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海关法规、通关程序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程序的培训,指导棉花仓储企业迅速走上正轨,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如今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原料的储存和运输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仓储和物流体系,良好的通关环境也扩大了进区物流,降低了物流的运营成本,为棉花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秦皇岛海关抢修泄露水管保障正常通关
回收的旧易拉罐商品编码归类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项目货物报关
沈阳海关帮助近百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开斋节、端午节小长假期间 银川空港口岸截获17批次禁止入境携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