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钢材进口清关

海关制度创新助出口加工业务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5-10-153次
12月20日,一批价值144万元的“集成电路”货物在海关监管下离开青岛出口加工区, 进入国内市场。这批货物是由星电高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得益于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的“委内加工”业务,该公司今年增加营业收入250多万元。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际订单减少,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生产线“吃不饱”的情况普遍存在。以往,受国内货物进出区政策限制,出口加工区内企业难有成本优势承揽国内业务。2015年12月起,“委内加工”作为第二批自贸区11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之一,获准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国内货物得以零税负成本自由进出出口加工区,区内企业能够低成本、快捷地承揽区外加工业务。
“委内加工”的成功实施,是青岛海关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制度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以来,海关已在青岛出口加工区先后实施“简化随附单证”、“保税维修”、“委内加工”等多项创新制度,区内40多家企业受益,为企业节省单证10万多份,成本100多万元。受益于各项改革红利,青岛出口加工区内加工业务也驶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加工区进出口总值42.2亿元,同比增长23.1%。
(魏昊/文)

启运国及启运港的填制
北部新区严把三关规范电子商务微型企业发展
1-2月黑龙江省进出口总值31.3亿美元
高温天气 高效通关
打通“渝-新-欧” 开辟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