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助力 张家港保税港区发展再提速
2025-10-177次
6月15日下午4:50分,张家港保税港区卡口,一辆挂安徽牌照的厢式货车稳稳地驶上卡口电子地磅,驾驶员娴熟地跳下车,将手中的一张ic卡与识别设备轻轻一比对,显示比对成功,电子档杆自动抬起,车辆顺利驶出卡口。
整个卡口通关过程仅仅用了1分30秒。这是记者在张家港保税港区见到的一幕。
智能验放助物流效率提升
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卡口关员说:“保税港区海关卡口已经初步实现了智能化验放。刚才安徽的车辆,有一张表示车辆货物身份的智能ic卡,这张卡记录了车辆、驾驶员、载运货物品名、数量、流向等参数信息,只要车辆基本信息、电子地磅数据等与海关数据吻合,系统就会自动提示验放通过。这大大节约了车辆在口的等待时间,以前卡口排长龙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伴随着通关效能提升,保税港区各项业务指标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张家港保税港区(一期)共监管货物48.8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8.92%,征收海关税款突破20亿元,达到20.13亿元,同比增长了27.98%。尤为可喜的是,由于保税港区有其他特殊区域所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保税港区安家落户。今年1-5月份,51家企业选择了落户保税港区,注册资本达到了7689万美元,投资总额7939万美元,分别增长了89.76%和34.61%。
企业赠锦旗 服务再提速
在张家港保税港区,围绕提升通关效能,一切都在提速进行。
2011年5月31日上午,张家港保税区长江时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物流监控部门赠送锦旗,上书“服务企业,严格把关”,感谢海关长期以来对公司pta保税仓储业务发展的支持。
原来该公司pta保税仓储业务高速发展,在通关过程中得到海关的大力支持。公司每天都会有涉及近千吨的pta频繁进出库,客户很分散、单量较小,有时候客户要货很急,需要在夜里紧急通关,保税港区的海关关员都会百分百地满足需求。特别是今年保税港区仓储企业都要实行h账册管理,由于公司业务人员不熟悉h账册操作,导致一时间大量业务受阻。海关实行专管员制度,及时上门一对一进行辅导,帮助企业及时熟悉和掌握h账册管理要领,现在公司业务人员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各项管理井井有条,还是海关的五星级管理单位,这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无形资产。
据悉,1-5月份长江时代公司仅pta业务就超过20万吨,预计全年会达到50万吨,已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pta专业物流企业。目前该公司又把眼光瞄准成为pta的保税交割库,力争成为特殊区域吃螃蟹的第一人。
技术来助力 海关有高招
“为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保税港区业务融合,海关采取了多项措施”,谈起为保税港区发展提速所做的努力,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华毅洪关长如数家珍。
海关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手段,建立新型卡口管理模式,实现卡口管理升级换代。一方面采用“智能化卡口”管理。在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应用基础上,运用“电子关锁”、“gps途中监管”、“集装箱箱号自动识别系统” 、“ic卡身份认证”、电子地磅等先进技术手段,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同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卡口验放效率,简化港口与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区区之间的作业流程,实现各类保税货物在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还建立“虚拟水域卡口”。通过第三方理货单位提供的数据,与保税物流信息化平台放行信息比对,实现虚拟卡口的核对放行,从而完善海关对码头水域进出货物的有效监控。
新型监管手段的综合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发展,以保税港区车辆进出卡口为例,平均用时节省了近60%,同时无需再递交大量纸面单证,有效促进了物流效能提升。
此外,海关还通过整合技术资源,突破管理瓶颈,实现监管无缝覆盖。投资近300万元,建立全区域集中式监控中心,实现全区域无缝监管。通过建立集中式监控中心,突破“一区三址”物理隔离的管理瓶颈,对所有通道的地磅、视频、验放设备和信息系统实施集约、智能和风险管理,实现“一区三址”范围内隔离设施、围网边际、网内区域、区内仓库、查验场地、卡口通道以及进出区物流和特定运输工具的实时监管。如今,在集中监控中心,关员轻移鼠标,方圆4.1平方公里所有物流活动尽收眼底,一切尽在掌握。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还有自动提醒和报警功能,关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事。
2007-2015年进出口数据
海口海关原产地业务办理“零见面”
亚太情报联络中心加大跨境打私合力
大型设备分批进口到货的减免税政策
银川海关副关长尹鹏飞在关与综保区管委会马雪霞副主任一行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