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海关成立二十周年侧记
1994年3月30日,在济宁海关成立之初,身处内陆的济宁人对于“海关”这个字眼还相当生疏。人们心存疑问——济宁没有海,为什么要设立海关?
事实上,顺应内陆地市改革开放和外贸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势,国门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应运而生,让济宁人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进出口通关业务。
在过去的20年里,济宁海关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济宁外向型经济和外贸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年来,“济宁制造”通过海关这一出海口走向了世界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也已从原料型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多样化发展,进出口企业从建关初期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余家,加工贸易从无到有,2013年备案金额达6.3亿美元,占据济宁市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伴随着济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济宁海关各项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税收连创历史新高,2013年征税15.26亿元,实现货运量214.86万吨,分别比建关时增长63倍和100倍,通关效率也由传统转关模式所需的一周以上,缩短为平均不到1个小时。
市兴则关兴,2013年调任济宁海关的王滨关长对此深信不疑,他说,没有济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济宁海关的发展。据此,他提出了“实新严”的工作理念,以“找准切入点、培育增长点、发现潜在点、落实着力点、把握平衡点”为抓手,出实招、用真力、求实效,用大服务促进济宁外向型经济大发展。
服务重点项目为地方政府解忧
济宁是煤炭资源大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节能减排任务重且艰巨。围绕经济战略转型,济宁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调整,以新技术改造推动节能降耗,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三条路径”牵动节能减排成功突围。济宁海关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思路,采取“一对一、零距离”的个性化方式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积极支持辖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台湾宝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太阳能电池为主导产品的台资企业。在海关备案注册初期,宝霖公司不太熟悉海关政策、办事程序,济宁海关得知情况后,成立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宝霖项目工作组”,为企业提供包括业务咨询、规范措施引导、便捷通关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多次到企业调研指导,现场宣讲海关政策,解答企业疑问;设立关企联络员,对企业报关提供即时式、跟踪式咨询服务;制定进口预案,统筹安排设备进口时间,灵活使用保税仓库压缩安装周期。设备到港后,积极协调口岸海关为企业提供便捷通关服务,避免产生滞港压箱费用;为防止精密设备运输途中受损,帮助企业申请属地查验并提供预约服务,设备即到即验,实现了海关服务“零等待”。
如今,随着宝霖光电、台湾联电济宁科技园等总投资6亿美元的工程项目在济宁相继开工建设,济宁海关配合《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帮助谋划、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主动服务。针对企业通关过程中产品规格型号多、更新调整快等特点,济宁海关主动了解企业需求,一方面积极加强自身“学习型”海关建设,积极培养懂产业、懂产品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关企联系机制,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进出口政策变动,用好用足产业优惠政策,济宁市政府称赞此举为“更加开放主动服务”,并号召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向海关学习。
在过去的20年里,济宁海关人始终把济宁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自身工作的重心,在高新区惠普软件园项目工地,在金乡大蒜国际食品冷链物流园区,在兖矿集团煤炭矿井下,开放的孔孟之乡无不留下了海关人辛勤的汗水和服务的足迹。
通关模式变革让企业受益
“以前报关单都是纸质的,与口岸之间的单证传递都要靠‘鸡毛信’来完成,现在报关单从书面单证变为电子数据,鼠标一点就能收到放行信息,连税款都可以实现网上支付,实在是太方便了!”回想起这20年的报关历程,参加过济宁海关第一批报关员培训的某货代公司经理刘总感慨地说。
建关二十年来,济宁海关以提高通关效率,满足企业货物便捷流动需要,不断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998年该关在鲁西南率先开通了口岸直通监管模式,充分利用济宁市铁路、公路交通优势,实现进口货物直通内陆,简化了转关申报环节。2004年2月,该关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与黄岛海运口岸之间运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业务,实现了内陆海关通关模式上的一次飞跃,促进了税收和监管业务量大幅增长;2005年5月,济宁海关实现了与山东省内全部口岸的属地通关;2009年7月以来,先后开通了与常熟、连云港、天津、上海等外关区的区域通关业务,至2014年2月份,已形成覆盖全国、高效便利的通关网络,使得企业实现在当地申报进出口,货物直接在口岸放行,真正实现了货畅其流。通关改革的实施,使进出口货物的进出速度提高了,通关费用降低了,企业更放心了。
太阳纸业集团是江北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每年需进口废纸30多万吨,平均每天要进口40多个集装箱800余吨废纸。过去,在口岸办理进口手续,因压港、滞箱、过驳等原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事情常有发生。济宁海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该集团下辖的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申请开通了废纸进口直通业务,企业平均每票货物自抵港到进入场站查验卸货仅用3天时间,是场站开通前所用时间的三分之一,每年可节约费用400余万元。由于废纸进口连续性强,双休日、节假日也时常进口,且运输车辆往往在海关下班之后才运抵海关监管箱站,为避免企业增加滞箱费等不必要的支出,济宁海关为废纸直通业务推出“全天候预约加班制度”,自废纸直通业务开展以来,济宁海关关员累计加班2200余人次,加班时间累计超过8000小时。
进关提速了,出关也更顺畅了,进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随之带来的进口付汇证明联、出口收汇证明核销联、出口退税证明联的申请也不必与口岸货代传递、寄送,避免了单证传递可能带来的疏漏。同时,济宁海关结合属地报关整合推出了更加便利的通关优惠:无纸通关、网上支付、上门查验、分类通关、担保验放等等,一系列通关优惠措施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实现了通关、缴税的业务操作,大大减少了人、财、物的支出。一票低风险快速放行报关单不到1分钟即可办结所有手续,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从1994年监管货运量21537吨、货值3272.51万美元,到2013年监管货运量达到214.86万吨、货值31.93亿美元,增长了近百倍,济宁海关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鲁西南旱码头”、“内陆无水港”。
在把好国门中促企业发展
在济宁海关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服务”。济宁海关副关长、缉私分局局长徐世伟告诉笔者,济宁海关在对建关20年以来查办的走私违规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后发现,济宁不存在大规模、集团性的走私团伙,多数是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不了解海关政策法规而造成的,过失性、技术性违规占很大比例。他举了两个例子,很多企业将减免税进口设备误认为其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不经过海关批准就用于贷款抵押;有的企业破产或转制,将减免税进口设备用以抵债或作为资产入股等。经过缜密的调研后,济宁海关调整了执法理念,从过去的“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依法支持企业发展;同时,还建立了关企协调员制度,与辖区重点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企业遵循守法便利原则,积极培育海关aa类企业,使企业不仅享受优先申报、优先审放、“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11项便利套餐,还享受先放后税,担保验放、适用较低查验率、不实行保证金台帐等系列优惠。20年来,先后有倍耐力轮胎、国际纸业、固特异、德国大陆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投资落户,辖区aa类企业达到13家,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以深化改革促服务升级是济宁海关人工作的主线。2006年,鲁西南第一家公共型保税仓库在曲阜运营,该仓库的协调设立搭建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避风港,带动通关时间由5天降至6个小时,为企业节省资金占压和滞港费用2亿元。为了进一步适应济宁市外向型经济对国际物流等服务型产业的需求,济宁海关积极支持济宁市高新区保税仓库和直通式监管场站建设和运营。2011年1月,山东晟豪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面向高新区内工程机械、生物制药、机电、纺织等多种货物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同时,济宁海关以“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落户为契机,大力支持济宁市申建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在项目论证、规划、选址、报批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为济宁口岸与周边口岸国际物流资源的整体联动、提高对外开放平台容纳量和辐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走进济宁海关,在报关大厅的显著位置,公布着“海关工作人员六项禁令”、服务用语、廉政监督电话等。按照“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的工作要求,该关对关员的一言一行、举止、着装等每一个细节严格要求,对外界呈现了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良好形象。在日常工作中,大力推进海关政务公开和阳光作业,要求关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实现了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零距离沟通交流,形成人性化的通关环境, “超前服务、政策服务、零距离服务”的新理念根植关员心中,丰富诠释着大服务内涵。
在岁月的长河中,二十年只是弹指一挥,而正是这二十年的风雨兼程与高歌猛进,成就了济宁海关的璀璨辉煌。济宁海关党组书记、关长王滨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济宁海关将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围绕济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业务改革,加大融合参与力度,大力优化进出口通关环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把一个更加开放型的、服务型的济宁海关展示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为济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做出新的贡献。
(陈维)
烟台海关查获夹藏进境医疗器械
胡玉敏致电昆明海关慰问在云南临沧地震中受灾的孟定海关干部职工
AA类企业可享“信任放行”
兰州海关多措并举促进甘肃省水果出口大幅增长
东海“猎鲨”——杭州海关查获建关以来最大一起海上成品油走私案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