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服务助上海造船业乘风破浪
2025-10-193次
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因素给造船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上海海关以海关总署“建立特殊行业保税加工监管模式”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对造船业实施便捷有效的管理新模式,有力推动了上海造船业的发展,缓解了企业的困境。去年全年,上海关区出口各类船舶价值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2.1%。其中,12月份出口额再创入世以来新高,达8.2亿美元,同比激增1.5倍。
近年来,国内造船行业发展迅猛。目前,仅上海浦东就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等多家特大型国有造船企业,承担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大部分的造船任务。2007年,浦东造船企业造船能力达到 528万吨,预计到2010年总造船能力将突破 1327万吨。其中,外高桥船厂成为国内首家新船订单数进入世界排名前十行列的造船企业。船舶工业已成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地区加工贸易中具有巨大发展规模的支柱产业。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民俊告诉笔者:“海关多年来对造船行业的成长给予了极大帮助和支持,尤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浦东海关采取的‘三点措施’可谓雪中送炭。”
陈经理所说的“三点措施”,是指上海浦东海关推出的支持造船业发展的监管新措施,包括归口管理、联网监管和主料工作法——
本着集中管理,同时方便企业备案和进出口通关的目的,上海浦东海关对浦东地区,以及崇明、长兴等处的造船企业进行归口管理,上述区域造船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统一在浦东海关办理。并对每家造船企业指派一名对口管理的协调人,负责总体协调,提供政策咨询及全过程服务,船厂遇到突发问题时,统一反映至专管员处,专管员快速与各岗位关员协调解决,避免企业多头找人、重复劳动,便于第一时间排忧解难。沪东造船厂负责人告诉笔者,受金融危机影响,船厂曾遭遇一起外商弃船情况,浦东海关由专管员处知悉此事后积极了解有关情况,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剩余保税料件与相关事务,解决了企业难题。
此外,海关对造船企业实行电子联网监管,通过电子帐册对加工贸易业务底帐进行管理,定期核算,解决了因船舶建造时间长,加工周期超过纸质手册两年保税期限的问题,企业也不再因为单个合同的变更而频繁奔波于海关、外经贸、税务等部门,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外高桥船厂的陈经理告诉笔者:“电子联网前,企业办理纸质手册需要3个工作日,同时由于造船行业的特殊性,手册变更频繁,一本手册变更次数可多达二、三十次,企业工作人员不断往返于各部门,至少需要两至三个关员处理相关事务。实施联网监管后,企业只需通过网络实时发送报文,海关实时进行审批即可。企业运作和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海关还创新实施了“主料工作法”,对保税料件实施分类管理。船舶行业具有以下特点: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内控机制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部分料件具有专用性,一般不可串用;产品建造周期较长,过程复杂,料件数量庞大。鉴于以上特点,上海浦东海关备案时对进口料件区分主料、非主料,将属于具有贸易管制条件的、单价价值较高的、耗用较多或属关键部件的设为主料进行管理。备案、核查、核销等全过程重点关注主料的生产耗用及内销审价,从而使备案申请审批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为1天,核销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极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一举措将促进行业内重新洗牌,有利于大公司和实力强的企业实现新发展。
为配合落实《振兴规划》,上海浦东海关还适时推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引导船舶行业企业承担保税物料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其管理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海关实施诚信管理;实施“电子底帐+企业自核”模式,允许企业在每期报核前以实际耗用量办理单耗的申报手续,海关认为必要时,根据企业自聘的、海关认可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在审核确认保税加工企业经营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后免于核查。此外,海关还与部分造船企业签订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意见书。通过合作备忘录的形式,明确双方职责,在企业规范自身进出口行为的前提下,海关予以相关便利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国外自用的车运回国内如何清关?
AEO认证信息系统关务模块的服务器存放地是否有要求?
粤东五市“五联五打”共筑反走私防线
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对中国取消出口商贷款补贴表示欢迎
付款信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