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未来工厂”生产车间里,物流机器人依照指令将原料运送到需要它们的生产线上;在义乌,外贸企业单证员在“第六港区联网平台”不到10分钟就办好一票海铁联运转关业务;在绍兴,织造印染企业员工用app扫码即可完成检验、包装、入库、出库等流程……数字经济的画卷,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决策,把打造“数字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绘制了“数字浙江”的美好蓝图。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部署。海关总署党委强调,要找准海关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历史方位和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海关职责作用和独特优势,提升守国门、促发展成效,更好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杭州海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海关总署智慧海关建设部署,理解把握“四全”业务运行机制与“六化”数字化转型要求,学习借鉴地方数字化改革经验,融入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海关总署智慧海关总体架构下,坚持“先立后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管用实用好用,全力服务浙江数字经济发展。
见证并伴随跨境电商成长壮大
“6·18”电商大促刚刚结束不久,6月21日上午,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的跨境电商企业仓库,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驻下沙办事处跨境电子商务后续管理科科长刘毅正和同事穿行在货架间,对进口跨境商品进行抽样,准备送往杭州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我们根据风险监测计划和大数据系统模型的风险分析,抽取保健品、化妆品等颇受消费者关注的跨境电商商品进行送检,重点关注安全准入、品质缺陷等风险。”刘毅说。
这批跨境电商商品即将被送往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作为杭州海关与杭州余杭区共建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线下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为贸易强国建设指明方向,“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浙江是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源地,杭州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业态,呼唤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杭州海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胆设想、创新尝试,以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海关总署指导下,从零起步,逐步搭建起一整套适合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见证并伴随着跨境电商这一贸易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跨境电商的“杭州模式”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试区也从2015年的杭州一地扩大到2022年底的165个城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近年来,为巩固发展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发优势,杭州海关对标“创新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的要求,在前期跨境电商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备案无纸化,创新形成“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贸易新模式,得到海关总署认可并推广。完善跨境电商监管数字化场景,通过“商品赋码、监管上链、流程追溯”实现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有效监管。同时,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和“跨境电商进口退货在线”数智监管系统,让消费者放心买、无忧退。
“数字监管”赋能“未来工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
近年来,浙江省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次培育路径探索培育“未来工厂”,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52家省级“未来工厂”,涵盖信息通信技术、装备制造、家居、纺织等多个行业。这些“未来工厂”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通过示范引领助推生产方式转型,带动企业、赋能行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海关顺势而为,针对先进制造业对生产要素快捷流动的迫切需求,采用保税数字化监管模式,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保税料件自动化智能化申报,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稳链保链中的作用。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股份”)试点并投入使用的“数智保税仓”实现了企业保税料件的入库扫码、远程盘库、出库溯源,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之前,我们的进口生产物料都是放在工厂附近的公用型保税仓库,从物料申报出库再运到生产线上,需要一两天时间。现在我们自己有保税仓,还进行了全流程数字化设计,整个作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化,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大华股份副总裁朱建堂说,“物料流转效率的大幅提升,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安排物料储备,保障生产有序推进。”
在指导企业建设“数智保税仓”的同时,杭州海关还指导企业将其原先分散的供应链各系统进行集成整合,打造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将采购数据生成为报关数据,并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报关单自动申报,实现报关自动化、智能化。“目前,保税仓模式入出库物料都已经实现自动化申报,既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也降低了报关差错。一年下来能给我们节约600多万元的成本。”朱建堂说。
“未来工厂”保税仓数字化监管改革以来,大华股份进口芯片等物料的保税仓盘库作业时间压缩至每次15分钟,物料出库实现“秒放”,通关物流成本降低35%,物料周转效率提升45%。
数字应用推动“小提单”联通“大港口”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义乌,这个享誉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和舟山,通过宁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义乌建设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的重要举措之一。自贸试验区扩区后,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积极实践数字化改革提升港口通关能级,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搭建“第六港区”联网平台,推进海关监管系统与宁波舟山港生产作业系统互联互通;同步通过两关物流监控系统的对接,实现物流数据自动校验、审核,助力“第六港区”货物海关手续全流程自动化、无纸化。
6月19日,在紧邻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港,满载着货物的集卡车穿梭其中,一派繁忙景象。上午10时,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关员龚冬冬与同事为一辆重载集卡车施加海关关锁,车辆随后将满载小商品一路向东转到宁波港乘船出海。“每天有1000个以上装满小商品的集装箱从这里启程。”龚冬冬介绍,义乌港内共有仓储面积43万平方米,“这里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仓,这里是义乌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目前,义乌正加快融入“第六港区”。杭州海关先后在义乌铁路口岸、义乌港试点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集装箱进入义乌港,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一张小小的提单对于“第六港区”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的出口货物,船公司直接在义乌签发全程提单,企业在海关办理完成全部通关手续,多式联运货物运抵宁波港后,海关系统实现电子“自动核销”,让企业“无感通关”。同时,在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下,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多业态货物还可以进行集拼作业,用全程提单的方式拓宽“市场采购+一般贸易”“跨境电商+一般贸易”多式联运拼箱出口通道,为义乌拼箱出口货物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通关物流模式。新模式运行以来,义乌堆场空箱进场量、提还箱量均实现翻番。
科技引领时代,智慧点亮未来。数字经济,正在不断放大浙江的对外开放优势。杭州海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快创新场景应用,争做智慧海关“试验田”和“测压器”,为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疫情防控动态】把就近签证的便利送到企业手上
服务企业电子通关获好评
报关员资格证
张家港保税区汽车轮胎出口稳步增长
优质服务暖人心 助力企业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