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对外贸易增速,平均三天出口1亿美元
2025-10-304次
■私营三资企业占进出口外贸总量8成以上
■ 个体工商户进出口增幅达到223.01%
商报讯 新年伊始,各单位都在盘点过去一年的成绩。昨天,记者从绍兴海关了解到,去年我市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出口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创下了平均每三天出口一个亿的优秀业绩。
2006年是中国“入世”五周年,也是“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中,绍兴企业克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结构调整、减量提质等多种手段,继续保持了外贸的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绍兴市累计实现外贸总额139.49亿美元,同比增长33.04%;其中出口105.03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省第三个出口超过百亿美元的地市;全年进口34.46亿美元,增长47.04%。
绍兴外贸进出口发展迅速,得益于绍兴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大力发展。2006年,绍兴地区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实现进出口额58.23亿美元和57.59亿美元,增长51.94%和38.56%,合计占了同期外贸总额的83.04%。个体工商户实现进出口额3699万美元,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位,比去年同期增长223.01%。
去年,我市对外贸易还出现纺织贸易下降,非纺织业贸易提升的明显态势。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上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反吸收和特别保障措施等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原材料涨价、一系列环保指令的出台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又使纺织服装产品陷入压价出口的恶性竞争之中。2006年绍兴市出口纺织品和服装70.72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4.3%。与此同时,绍兴地区非纺产业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5.91亿美元,铜材出口4.9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5亿美元,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个百分点。面对良好的外贸发展态势,海关方面也指出,我市外贸发展中存在一般贸易比重过高、纺织品产能过剩、出口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并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降、贸易壁垒增多、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等困难。今后外贸企业应当积极提升产品档次,走减量提质、逐步创建自主品牌之路;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当引导企业趋利避害,提高防范贸易风险、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并对非纺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给予更大支持。
广州海关全力促进广州市外贸稳定增长
今年前11月霍尔果斯区域进出口量增值跌
全国面积最大西永综合保税区连接通道通车
大连海关用好“税政调研”助力企业发展
出货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