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金岭镇乡村街道上,经常能遇到一位戴着眼镜、圆圆脸的中年汉子,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罗。
老罗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罗向晖。
为响应山东省委选派人员到基层单位抓党建促脱贫的号召,2012年起至今,青岛海关先后选派2批次共9名优秀干部到帮包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先后30多次到村协助“第一书记”联系项目、提供支持。罗向晖和同事常真、李涛就这样走进了帮包村义和庄、桥山沟、北坞丘,成了村民眼中“走得近、办事好”的“第一书记”。
修好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在“第一书记”初到村上任职的印象里,义和庄的道路到处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走街串巷征求老百姓意见建议时,大家提出最多的希望就是修路。
修路是挺好,资金从哪来?经过多方协调,老罗从当地交通和财政部门争取到资金90多万元。当村委会向村民通报了修路的事项后,村里的老百姓都自发行动起来,清理家门口的石头、平整路面。
在修路的10多天里,除了晚上睡觉,老罗和海关工作组天天靠在修路工地上,与村民一起修整路基、检查道路质量,连饭也是在工地上吃。有时候他们顾不上吃饭,很多村民就送来煎饼。
村里硬化的3.5公里道路顺利完工了,一位大娘说:“我都70多岁了,真没想到路能修到我们家门口。”
2015年6月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海关工作组三位“第一书记”到村里查看危房情况。村里没有一盏路灯,只能通过汽车大灯和手机电筒功能照亮,当时他们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村里安上路灯。
工作组的常真书记争取协调了几万元资金。可是,怎样才能将这有限的资金用好?安上路灯后电费谁来交?老罗想到了太阳能路灯。于是他多方联系生产企业、反复说明路灯的扶贫用途,最终企业同意以较低价格卖给三个村46盏太阳能路灯。这样一来,电费的问题解决了,路灯也比预计的多买了好几盏。安上路灯的那一天,村里百姓聚在路灯下玩到很晚,热闹地跟过年似的。
“‘第一书记’来了,又修路、又安路灯。”义和庄党支部书记付信国说,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村庄也越来越美丽了。如今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吃完晚饭大伙都去跳广场舞,打麻将、唠闲话的越来越少;有了农家书屋,村民也过上了文化人般的生活;有了健身器材,老年人活动活动也特别方便。
利用本地资源,实现“自我造血”
帮包村的田地都是修在山上的坡地,山上没有水源,也没有灌溉设施,一旦天旱,就面临粮食减产、绝产,村民口粮都受到威胁。
“第一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跑地方政府申请资金,跑水利部门联系建设方案,跑五金市场考察水泵、水管等物资价格。忙活了半个月,终于恢复整修了废弃水井,新建起总容积达70立方的蓄水池,铺设引水管道702米。这一工程可灌溉土地200多亩,100余户村民直接受益。
看着清凉的井水汩汩地流进麦田,村民付文礼说:“有了引水管和蓄水池,以后打水浇地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看天吃饭,还可以考虑种种蔬菜啥的了。”
兰陵县金岭镇地处山区,适合种植板栗、核桃等树种。虽然许多农户以前也在山地上栽植了板栗,但由于品种不好、板栗个头小、种植不成规模,每公斤板栗收购价仅有6元左右。为了更好地开发山地资源,增加村民收入,“第一书记”李涛与临沂一家集板栗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上市企业取得了联系,打算村企合作开发板栗种植。
李涛组织村干部和种植能手到企业板栗种植基地实地学习考察,邀请企业负责人和技术员到村查看土地情况和种植环境、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还为村民争取到低价树苗、免费嫁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等优惠。板栗产出后,企业将以不低于10元每公斤的“保底价”回收,村民收入更有保障。
目前,帮包村已有70个贫困户与企业签订了板栗栽种、购销协议,栽种板栗1.2万棵,占地200多亩,每亩地预计可增收3000元。板栗种植户还筹划成立板栗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下一步推动板栗种植以“公司+合作社”方式运营、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进好项目,谋求“自我发展”
光伏发电已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是目前国家积极推动、享受补贴较多的项目,发出的电每度可以卖到0.98元。
青岛海关“第一书记”所在村整体土地状况较差,发展种植项目空间有限,养殖项目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外出考察,老罗发现分布式光伏发电这一项目很适合在村里建设,而且也符合国家发展方向。于是,老罗和同事为村里争取到建设资金20万元,在村委办公室、学校和农户闲置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容量达26千瓦。并网后,按兰陵县年均日照时间计算,每千瓦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电量约1300度,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3万多元。
仿真首饰加工项目是青岛海关“第一书记”扶持的又一个项目。帮包村留守妇女较多,为不影响照顾家庭和下地耕作,她们主要利用零散时间在家中手工剥大蒜增加一点收入。剥大蒜挣钱少不说,因为长期剥大蒜,很多妇女的手都出现了开裂、出血症状,影响身体健康。“第一书记”便将注意力聚焦在为留守妇女引入适合的手工劳动项目上。
经考察发现,仿真首饰加工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工技术简便易学且外发加工较多。青岛市城阳区是我国三大出口仿真首饰加工聚集地之一,很多企业常年都有加工活外发。“第一书记”先后与两家仿真首饰加工企业取得联系,邀请企业负责人到帮包村现场考察、面试人员并达成合作协议。
随后,青岛海关“第一书记”又选拔村中致富带头人三次到青岛工厂接受培训,并协助采购工具、定制加工设备、联系增加订单、联络物流渠道。2015年9月,帮包村加工点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订单8笔,加工费5万元,从事这一项目的妇女每人每天可增加收入50-100元。
仿真首饰加工点“珍珍工艺品”负责人李珍说:“仿真首饰加工在家里干就行,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我们增加了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孩子。”
目前,青岛海关“第一书记”确定的“一手抓产业扶贫、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帮包工作思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近30项具体措施的村庄脱贫规划也一件件落地。在“第一书记”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山村正走出一条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姜雪丽/文)
关于对美加征关税商品市场化采购排除工作有关问题
“信誉管理”让诚信企业获得回报
青岛海关成功侦办稀土出口走私大案
旧衣物被扣,申报关邮沪通初审老是不通过,要求提供的证明,办不出来,好伤心
进口冰淇淋报关怎么操作_进口冰淇淋报关的流程步骤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