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神经末梢,激发效能传导
2025-11-103次
如果说2018年3月的国家机构改革是一次大刀阔斧的大变动,那么2019年1月海关各级的“三定”方案落地就是一次神经末梢的精细手术。根据上海海关“三定”业务划分,新成立上海海关隶属虹口海关船舶监管一科承接了船舶申报的相关职能,在“365天,24小时”对外窗口这条末梢神经上,不断探索推动思想融合、业务融合、队伍融合,激发出“1+1>2”的效能传导,保障上海水运口岸无疫情输入,便利船舶通行,优化营商环境。
政治引领,推动思想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海关把守国家大门,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虹口海关船舶监管一科党员比例达到75%,坚定推进政治建设,按照“支部建在科上”要求,建立了党支部并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通过“三会一课”和谈心交流等工作,及时了解和回应职工需求,对科室内部思想进行统一;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支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鼓励职工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党建工作“脱虚向实”,做到心向一处靠、力往一处使,真正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海海关不仅是我国海关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近代上海开埠的重要文化符号,三定后,虹口海关参与《上海地方志》“海关卷”的编撰,科室负责编写船舶监管的相关历史沿革内容。科室充分动员老海关历史的亲历者、船舶监管发展的见证者和船舶业务改革的先行者,发挥各自所长,博采众集,整理汇编了海关船舶监管业务材料,在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增进了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形成了文化根源上的共识。
深化改革,促进业务融合
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推进业务充分融合是新海关机构改革的关键任务,也是保障“三定”有效落实的压舱石。
虹口海关船舶监管一科是上海关区“集中申报,分散查验”船舶监管特色模式下的申报枢纽,2019年上半年共受理进出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监管申报15209艘次,占上海港进出船舶总量约80%,签发船舶进出境证书7419份,征收船舶吨税1.3亿元。科室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业务工作从三方面进行融合:一是单证“合并同类项”。对原业务单证类型进行统计归类,删去重复度高的单证,保留关键申报数据的“最大公约数”,化繁为简,减少了约50%单证量,为船方及船代企业减负,为船舶通关提速。二是窗口“合二为一”。将对外窗口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将原船舶申报信息在一个窗口进行合并审批,原有两个24小时值班岗也逐步整合为一,更为高效地运用行政资源。三是发挥“合纵连横”作用。作为上海口岸水运交通工具紧急布控联络点,科室纵向联络风控部门、口岸监管部门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以及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病防控工作中,提供船舶先导数据分析和风险研判依据,实现选查分离与人机布控相结合,对数据异常的高风险船舶实施紧急布控35艘次;横向联系上海关区各海港口岸隶属关,互通监管信息,联动监管链条,通过电子关封数据和espace连线国内兄弟海关船监部门,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各关区间航行时的协作监管,于2月协同湛江海关查处一艘未办理兼营资质,长期进出国内多个关区且未向海关申报的中国籍工程船舶,对其追缴17余万元的吨税并实施处罚。
齐心聚力,强化队伍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充分发挥科室成员之所长,是船舶监管一科融合队伍、提升战斗力的关键一招。
科室的两位业务“老法师”,都还奋战在业务一线,两位老同志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副调研员老徐为快速担当起窗口职责,放弃节假日时间主动来窗口学习融合后的新业务;火眼金睛的老嵇不时在单证审核中查处违法线索,为后辈提供经验借鉴;部队转业的李军是业务融合的“急先锋”,率先掌握了关检融合的业务实操,在对外窗口岗位独当一面;业务骨干小吴是总署集中工作“专业户”,年级轻轻已成为总署运输工具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进关不久的小梁制作了7本岗位操作手册供大家快速学习业务,还被选调参加全国海关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集训;科技大拿小金发挥新媒体制作特长,宣贯海关政策,宣传海关文化……“老法师”的智慧、青年骨干的担当、新生代关警员的活力,在科室交汇成一股齐心聚力,奋楫争先的新势力。与此同时,科室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内务规范强化月、作风整顿月活动,常态化抓好窗口规范养成,每月组织准军事化全员集训,形成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和担当奉献的服务新风,焕发以“人民海关为人民”为宗旨的队伍精气神,在7月上旬创建获评上海市市级机关青年文明号,成为新海关最年轻的文明号集体之一。
宁波保税区海关交出半年度跨境贸易答卷
车辆出境手续咨询
“世界超市”订单回暖
哪些产品空运出口需要鉴定报告书呢
1-11月霍尔果斯口岸果蔬出口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