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时报》:优化消费环境 共创品质湾区--深圳海关多举措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
2025-11-231次
随着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进口商品进入我国市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不断提升。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增强消费者购物信心,释放消费潜能,近日,深圳海关联合市场监管、消委会等部门前往市中心热门商圈举办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组织海关业务专家向市民群众介绍儿童用品、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进口消费品选购和使用知识。
深圳海关立足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积极倡导安全、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23年,该关监管深圳市进口消费品货值20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服务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破万亿元。
营造健康消费环境
“我这次去香港计划购买电吹风等电器回来使用,所以在出境大厅专门听了海关的消费提示,学到了不少选购和使用技巧,在生活中很有用。”近日出境前往香港购物的深圳市民庄先生介绍。
在旅检口岸这一海关执法的主阵地,深圳海关派出志愿者前往每日进出境旅客超10万人次的罗湖、福田等口岸,围绕港人北上“打卡消费”、内地游客跨境购物等热点主题向跨境购物旅客介绍消费品安全和选购知识,解答有关消费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营造健康文明的口岸消费环境。
该关连续两年举办“守护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十大案例”评选,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不断提升社会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海关发布”“12360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消费提示信息15篇,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购买,推动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商品质量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深圳海关结合智慧海关建设,持续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口岸管控,针对重点领域商品组织境外通报召回调查50次,助力查发质量安全不合格商品740批、货值21.1亿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3年,该关主动面向市场做好质量安全监测,先后对充电电池、玩具、食品接触类产品等高风险商品开展专项抽检,检出不合格商品48批,主要涉及标签标识、电气安全、有害元素含量等项目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等问题,为提升海关监管的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该关深入开展打击进出口假冒伪劣商品“清风行动”,查获以次充好液晶显示屏典型案例;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查获不合格进口医疗器械3647件,货值2420万元,坚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服务湾区协同发展
为深入推进深港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深圳海关联合香港机电工程署就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交流,共同搭建“机电产品通报平台”,帮助5家出口厂商改进15款产品,消减质量安全风险。
“两地深化合作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商品质量安全水平意义很大,今年我们还会联合海关、家电协会及相关企业研究制定家用电器领域‘湾区标准’,推动大湾区内标准共建共用共享。”近日,前来深圳参加联合宣传活动的香港机电工程署工程师许诺表示。
此外,深圳海关还成立零售商进口服务专班,提前掌握企业进口计划和通关需求,助力老佛爷百货、开市客等华南首店顺利落地深圳。此外,服务国家“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采取线上资料审核、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验核放行医疗器械31款,惠及患者近2096人次,助力国内消费市场提质升级。(许桦 刘佳铭)
加快科技设备进口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来料加工用的白糖到保税区的管理要求
我想了解一下蒙古国的熟牛肉或则牛肉制品可以进口吗
墨西哥龙舌兰酒进口报关流程及注意事项
2021年网站工作年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