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物品清关公司

《中国国门时报》:这个“内控示范科”不简单

2025-11-230次
——海关总署税管局(上海)创新做法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5个人,一年向全国海关发出3000多条指令,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5600多万元——这份优秀的成绩单属于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上海)(以下简称“税管局(上海)”)征税二处征税一科。
近期,海关总署督审司公布了2022年度“内控示范科室”获选名单,征税一科执法领域一线科室获评署级“内控示范科室”。该科科长李丰敏表示,税管局(上海)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采取参数设置、风险研判和指令制发等方式开展税收风险防控的部门,此次创设“内控示范科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三结合、一分离”内控做法,带动税收风险防控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落实“一体化”改革部署
税管局(上海)承担全国海关机电大类(机电、仪器仪表、交通工具类等)商品的税收征管风险防控和分类处置职能。这个部门的设立,源自2017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
此前,海关通关流程是接受申报、审单、查验、征税、放行的“串联式”作业流程。2017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后,采用“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新型通关管理模式,在企业完成报关和税款自报自缴手续后,税收征管要素风险主要在货物放行后处置。海关总署分别设立了上海、广州、京津3个税管局,依据商品和行业进行分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分章节进行管理。
压实“行业主理人”岗位责任
2018年12月,税管局(上海)正式成立。李丰敏所在的征税二处征税一科主要负责中规车、船舶和机车等行业的税收风险管理。
据李丰敏介绍,他和同事们坚持内控与制度相结合,提高操作规范性,结合个人专业强项,科学配置工作岗位,压实“行业主理人”岗位责任。他和科室的其他4位同事除了利用大数据模型开展风险数据筛查,综合内外部资料信息进行风险研判,还要结合专家经验,对未知风险领域进行积极探查。
在征税二处征税一科,除李丰敏以外还有一名副科长和3名关员,每个关员主理一个行业。按照分工,李丰敏主导内控和风险研判工作,带领3名经办关员挖掘税收风险点,确保风险查实查细查准;副科长负责相关指令的流程核批,确保流程规范、处置高效。李丰敏坦言,这样做可以实现权力相互制约,有效规制自由裁量权。
据介绍,李丰敏某次和经办关员在集体研判时发现某公司申报的一种铁路专用设备归类疑似有误。如果是与机车一同进口,应按照3%的进口关税税率申报,但如果是单独进口,则要按照9%的进口关税税率申报。“我国的机车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研判小组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企业可能没有进口机车。”李丰敏表示,经过流程审批并转稽查部门核实,这家企业的确只进口了铁路专用设备,因此要补缴6%的关税。经核算,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6%的关税差补缴税款高达300多万元。
在这样专业较真的工作态度下,征税二处征税一科多项工作在税管系统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2022年发出的3000多条指令中,实质有效率达72%,这一年为国家追回税款5600多万元。
“样板间”效应显著
事实上,在征税二处征税一科所做的“坚持内控与制度相结合”“坚持研判与处置相分离”只是税管局(上海)“三结合、一分离”内控做法的一部分。
税管局(上海)还提出“坚持执行与监督相结合”,率先梳理基层自控和职能监控节点,制定并动态更新《税管局(上海)业务内控节点体系》,每季度对照31个业务执行控制节点和9个常规风险防控策略开展全覆盖式科室自查。而“坚持反馈与优化相结合”,创新探索“制度+科技”内控管理模式,也为不断提升内控有效性提供助力。
税管局(上海)还组建了局处两级内控专班,从单一职能管理科室核查拓展到全局处科专班成员集体监督,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李丰敏就是内控专班成员。“每个处都要出一个科长,我代表我们处进了内控专班,通过专班既能相互监督、防微杜渐,也能彼此学习、改进提高。”正是因为在内控专班工作,李丰敏对于内控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内控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让他所在的征税一科在“内控示范科室”评比中脱颖而出。
内控工作和税收风险防控工作相得益彰,而征税一科所在税管局(上海)的内控做法,也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间”。

放行后快递信息还未显示
查获未申报3M牙科材料粘结剂649瓶
“抵港直装”助力新能源汽车出口
黄埔海关大力推行“互联网+海关”促外贸稳增长
归类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