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疗设备进口报关

激活人才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青岛海关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5-11-242次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强调的,并对如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机构改革以来,青岛海关牢固树立“人才强关”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在人才培养、使用及支持、鼓励等机制方面有“破”有“立”,让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关区有1人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评青岛市拔尖人才,完成重大科学技术攻关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3人次,经海关总署评审取得高级职称141人、评审通过人数连续4年居全国海关系统首位。
优化管理机制 激发队伍活力
“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2021年5月,一场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改革工作,在青岛关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次岗位聘用引起的“鲶鱼效应”彻底激活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这“一池春水”,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向更加高素质、专业化发展。
此次岗位聘用聚焦队伍建设,通过简政放权、规范管理、科学设岗等手段,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活力,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束缚人才发展的机制障碍。通过岗位聘用,100余名借调机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归事业单位,担任业务部门管理岗位领导干部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占到52%,所有开展检验检测业务的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均在40%以上。
“通过岗位聘用,我们健全完善了人才竞争择优的培养机制,有效破除了束缚人才发展的机制障碍,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的束缚中真正解放出来,释放了人才活力、激发了创新动力”,青岛海关人事处二级调研员刘方胜表示。
加大培养力度 夯实能力基础
2022年1月,青岛海关揭榜并启动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口岸外来有害生物联合监测与预警防控研究应用”,项目计划通关3年科研攻关,全面提升山东口岸外来病媒生物风险防控及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好高质量发展等。这是青岛关区首次借助地方科技平台开展“科研+实战”重点项目攻关,探索出一条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孵化重大科技成果的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青岛海关积极实践“揭榜挂帅”制,鼓励以首席专家组织带领团队“组阁揭榜”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凝聚专业技术人才力量,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夯实科技创新能力。机构改革以来,开展重点项目攻关16项,累计制修订标准59项、发表论文99篇、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此外,围绕人才培养,青岛海关还组建了涵盖13类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7名专家入选海关总署专业技术委员会、27名专家入选海关总署科技评估专家库。帮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资金支持2000余万元,吸纳关区50余名青年科技人员参与攻关,新取得副高级职称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干部占30%。
“关区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各种展示才能和争取干事创业平台的机会,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关建设中。”青岛海关科技处二级高级主管于立欣说。
做好服务保障 提供发展平台
青岛海关党委对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畅通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人员交流渠道,逐步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经历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围绕关党委的要求,青岛海关全面探索专业人才队伍培养良性保障机制。
烟台海关技术中心是青岛关区重要的检测中心之一,围绕上级部署,烟台海关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流程,积极向地方政府推荐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争取地方人才培养、激励政策。2021年,有2名专业人才进入地方政府高科技人才库,1名关员获烟台市有特殊贡献专家人才认定。类似的做法已在关区普遍推行。目前,青岛海关累计有4人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获评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此外,还积极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向地方争取各类科技奖项,目前已累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其他各类科技奖励44项;并及时为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记功授奖,3人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8人获记功奖励、47人获嘉奖奖励,有效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海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我们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将人才用好,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谈到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时,青岛海关人事处处长张成标表示。(秦恒宾、郎占林、王骏、孙伟东/文)

张家港海关多彩文化 “秀”不停
玉米胚芽,玉米蛋白和玉米纤维的进口准入要求
6日现场业务处驻车站办事处召开业务例会布置近期工作
缅甸国际海运公司有哪些优点?
什么时候可以申请海关EDI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