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进口果冻报关

科技赋能海关监管 智慧保障国门安全——宁波海关深入推进“科技兴关”工作纪实

2025-11-282次
2019年12月23日,随着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集装箱实时生产数据跳过“27000000标准箱”,意味着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700万箱”大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近年来持续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世界级大港。
宁波海关身处对外开放最前沿,近年来坚定落实“科技兴关”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持续推动科技赋能,聚焦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为“智慧海关”建设注入动能,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共赢保驾护航。
夯实基础 强化技术支撑
宁波,有着江南的灵气精巧,也有着海港的意气风发。多年以来,科技工作不断发挥着支撑宁波海关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也成为宁波海关的一张名片。
2019年,作为关检融合后宁波海关第一个完整的科研申报年,可谓是成果丰硕。2019年,宁波海关共申报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层次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17项,其中,获海关总署科研项目立项4项,浙江省公益性研究项目立项3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0项;2019年,宁波海关共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2019年发布的论文中,三大索引9篇、核心期刊20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
宁波海关科技工作取得大丰收,离不开良好的顶层设计。2019年5月,宁波海关专题召开推进科技兴关工作会议,会上不仅宣布了宁波海关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宁波海关科技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为科技发展工作谋篇布局的同时,宁波海关还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不断优化实验室体系布局。以推进国家级固体废物鉴定重点实验室和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验证实验室建设为核心,逐步调整形成了生物安全检测、食品检测、消费品检测、石油化工品检测、校准与物理检测、电气检测、健康与危害评估等领域专业检测实验室体系布局。
科技发展机制的日臻完善,也为宁波海关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2019年,宁波海关积极推荐多位科技人员入选海关总署、地方政府和各行业专家库。有28名不同专业技术专家入选海关总署科学技术委员会分专业委员会;13名技术专家入选首批海关科技评估专家库;有2名技术专家分别获得浙江省、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6名技术专家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科技工作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宁波海关通过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签订科技相关合作协议,不断鼓励科技人员跨部门、跨专业联合申报大项目,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宁波海关对科技工作的大力投入,也让“宁波智慧”不断走出国门。2019年9月27日,由宁波海关主导制定的iso标准,即《iso/ts 2587-4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第四部分电位滴定法》正式发布。这是继2013年宁波海关技术人员主导制定的我国首项iso铁矿国际标准后,再次主导制定完成的我国第二项铁矿国际标准。
该标准利用电子手段,成倍缩短检测周期,大大提高全铁测定的精密度和自动化程度,并首次引入小波导数变换技术,充分体现智慧标准内涵。
目前,宁波海关还有4项iso铁矿国际标准在研,成为海关系统承担iso铁矿国际标准项目最多的单位。
智慧监管 提升管控效能
在不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的同时,宁波海关不断加大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监控等科技装备应用力度,着力打造“智慧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装备在海关监管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监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11月5日,随着一台型号为rtg6000的“h986”的查验设备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长三角地区首套新建自行走式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落户宁波海关。
设备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x光射线穿透集装箱,最后通过电子处理形成x光集装箱透视图。它的基本原理与医院进行x光检查一样,只是设备更大,扫描范围更广。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车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快速通过扫描框架,仅6秒钟就完成扫描。紧接着,图像自动整合箱号、车牌、重量等参数,自动生成海关关员审像专用数据包,便能通过光纤传输至海关审像中心……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查验过程。
“现在查验真是太快了,原先查验需要人工开箱、拆包,最后还得重新打包、装箱、施封,要花费至少两三个小时,遇到小包装的货物要花整整1天。”宁波某报关代理公司负责人说。
除了新型“h986”查验设备,无人机如今也成为宁波海关一线关员的重要“助手”。无人机“飞得高、看得清”的优势,大大节约了海关监管成本。以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公司为例,占地面积2.18平方公里,传统模式下海关关员进行日常巡查至少需要3个小时,引入无人机后,对整个场地进行全程摄像只需要8分钟。同时,巡航检查还能发现不少监管盲区。12月11日,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利用无人机巡查监管作业场所时,发现监管作业场所内有杂草生长,后经鉴定,为危险性外来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苦苣菜、红蓼、鸡屎藤、龙葵、拂子茅属等。
科技在赋予海关更高的监管效能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货物通关速度。集装箱(包括厢式货车)作为跨境贸易物流链中的标准化运载单元,海关可对其实施途中监管。宁波海关借助物联网技术,以安全智能锁为载体,依托数据交互,配套开发宁波海关“智慧物流”系统,实现对施加安全智能锁货物全程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管控。其移动施封、自动验封的快速作业模式,使单次施验封时间由3分钟降低至10秒。同时,宁波海关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在途中监控的延长线上,以“互联网+”实现启运地“一次申报”,指运地“自动核销、无纸放行”。如今,一个从义乌发出经由宁波转关出口的集装箱,不仅可以实现全程无需排队、无需等待,即使夜间也能“零等待”进场,真正实现“无感通关”。
2019年,杭甬转关途中监控336715票,安全智能锁应用比例98.4%,自动验封率达96.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进口冷链商品的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宁波海关依托成熟的船舶实时管控体系,在全国海关率先探索冷链全物流链监控。通过将宁波口岸马士基进出口冷藏箱的物联网信息接入“智慧物流”监控平台,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全程监控冷藏箱的轨迹、温度、湿度,并针对性地开展检验检疫分析,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2019年,已共享2155多个自然箱220万条轨迹、温度、湿度信息,货物种类涉及肉类、水产品、水果、药品等。
聚焦安全 筑牢国门防线
守护国门生物安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宁波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筑牢口岸检疫防线”的要求,严防重大动植物疫情,突出抓好动植物疫情检出率,认真做好国门生物安全监测监控,有效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
疫情检出率是衡量动植物检疫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宁波海关提前制定动植物检疫绩效考核指标,开展动植物检疫业务绩效考核,并采取疫情检出率专项调研、拓宽疫情截获渠道、加强疫情截获通报和工作约谈等多种措施,提高动植物疫情检出率。针对海关总署有关重点敏感国家进口农产品周密部署,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关疫情向外方进行通报,为对外交涉提供有力依据,得到海关总署充分肯定。
2019年,宁波海关截获一般性有害生物627种、33780种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5种、1882种次。全国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山茶花腐病菌,宁波口岸首次截获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红足楔天牛、具窄吉丁和黄瓜绿斑驳病毒。
2019年,宁波海关首次将位于非洲大陆东端的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十国纳入动植物疫情收集范围,先后收集植物疫情信息6条。此外,宁波海关在入境口岸建立全方位疫情监测网络,设置17个监测点开展检疫性实蝇、外来有害杂草等7类有害生物监测,强化疫情信息风险研判和风险信息应用。对进出境食用水生动物、饲料、水果和进境屠宰牛、粮食等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共抽取样品253个,监测风险物质461种,获得监控结果3857个。
通过强化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能力建设,组建属性鉴别专家组,建立鉴别疑难问题会商机制,优化鉴别流程等手段,不断缩短鉴别周期,提升属性鉴别能力,为一线执法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严格实施申报符合性审查,开、掏箱检验检疫,严格实施现场放射性和夹杂物含量检验以及危险特性初步判断,严格落实检验检疫岗位资质要求,严防洋垃圾以伪报、瞒报、夹带等方式走私入境。加大业务监督检查力度,通过统筹开箱查验、掏箱检验、突击稽查和重点监管、风险预警等措施,筑牢安全屏障,严守国门安全底线。
2019年,宁波海关共查获走私固体废物案件14起,查证废塑料走私8700余吨,废金属走私7600余吨,有效保护了国家环境生态安全。
技术帮扶 助力经济发展
“智慧海关”建设,不仅让宁波海关核心技术能力持续增强,也为海关通过提供高效、科学、优质的服务,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波拥有宁波蔺草、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象山柑橘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先后有15个地方农产品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宁波海关把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出口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
竹木草制品是宁波地区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产业规模约120亿元,出口金额6亿多美元,带动超过9万人就业。宁波海关开展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重点企业多渠道了解企业需求,制定出口竹木草制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降低出境竹木草制品抽批率5.4%,可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约834.3万元,惠及企业900余家。
宁波海关指导培训意向出口农产品企业,印发国外技贸措施应对指南,落实有害生物控制和安全监管。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检测资源共享,集中优质检测资源,做强特色农产品检测。支持龙头企业、农场提高标准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压缩通关时长,实现即报即查,打造宁波农产品出口快捷通道。
2019年,宁波口岸共出口农产品42278批、金额7.02亿美元。新增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存放企业70家,2家出口花木、蔺草种植基地获评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实现蘑菇菌棒首次出口韩国。
2019年初,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近20吨鲜鸡蛋,经宁波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输往香港,实现了浙江鲜鸡蛋供港的“零突破”。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位于慈溪现代农业园区,蛋鸡存栏量100万羽,日产鲜鸡蛋70万枚,为浙江省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形成了从饲料原料到蛋鸡养殖、从鲜蛋分级包装到蛋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一年来,宁波海关采取优先申报、优先施检、即检即放等便利措施,全力保障供港鲜蛋快速通关,2019年供港鲜蛋464.6吨、750万枚。宁波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好鲜蛋供港三道关,确保食品安全——
把好备案关:宁波海关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指导,提前介入,宣贯鲜蛋供港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帮扶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材料申报、现场考核和整改落实,最终顺利取得出口禽蛋养殖场和生产企业备案资格,成为浙江省首家供港鸡蛋备案企业。
把好质量关:宁波海关持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指导督促企业做好自检自控,要求蛋鸡产蛋期间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并实施“一蛋一码”的全程追溯体系,同时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等疫情监测和兽药残留检测,保证出口香港鲜鸡蛋的质量安全。
把好放行关:宁波海关在接到企业报关申请后,结合日常疫情疫病监控情况和兽药残留检测情况,对该批鲜鸡蛋实施快速验放,保证香港市民能够品尝到最为新鲜的宁波鸡蛋。
2020年1月3日 中国国门时报整版 张 珂 周雨亮 应 展

棉纱东莞进口代理清关申报资料与注意事项
黄埔海关2020年网站年度报表
9810申报
银川海关服务朝觐群众
中山市一季度东盟自贸区进口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