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不是解决在库短少的正确方法
2025-03-3018次
福建漳州某家居生产企业,加工贸易账册短少保税板材32万元,最终却被海关处罚了90万元,补税170余万元。罚金比短少货物价值还高,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海关稽查的结果,该企业在办理内销手续时,因为耗料计算错误,导致保税板材少补税,保税料件已经内销,但账册内的保税料件在库却没有相应减少,累计造成了1500余万元的保税料件在库短少。
而该企业是如何将1500万元的在库误差变成了32万元的呢?就是将原本应该以一般贸易出口的国产板材加工成品,作为保税成品出口,从而消耗了保税料件的理论在库数量。虽然在账面上消除了在库误差,但是通过采购,出口记录,财务记录,出入仓记录,还是不难发现这种狸猫换太子的违规情节。
上述案例并不是个案,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面对在库短少误差,都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应该说这种补救措施要做到完美无缺是不切实际的,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掩饰。除非企业从采购,生产,出口,收汇等整个链条都配合进行虚假记录,否则难以自圆其说。即使是做到了这一点,知情人员就不在少数,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终有时。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面对在库短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是完善加工贸易保税料件管理,防止新的误差继续产生;第二是分析产生在库误差的原因,运用主动披露政策,争取少罚款或不罚款。
前三季度 云南外贸进出口额1665亿元 同比增长18%
上海坚果代理清关很多人不清楚的注意事项
关于设备结转
大连海关“一站式”通关服务实现全覆盖
您好,美国买手机入境需缴关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