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海关总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了第四轮《合作备忘录》。一年来,在海关总署的周密部署和直接指挥下,福州海关党委闻令而动,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在提升通关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福建对台优势等方面工作中成绩斐然。按照海关总署的任务分工,海关支持福建省的事项共有44项具体任务,涉及福州海关的共35项,其中8项已较好完成,24项取得阶段性成果,3项正在积极推进。
绘好“施工图”,奋力前行,全面推动落实落细
全关动员部署,建机制抓落实。福州海关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全关学习动员,成立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工作,制定细化分工任务76项,明晰工作成果或交付物、时间节点、责任人、进度安排等工作要求,确定专班人员并建立沟通协调、督促检查、定期报告等3项推进机制,常态推进任务分工动态调整、进度督办、评估考核等工作。
关地同频共振,精准对接落地。福州海关与关区各设区市政府以及平潭管委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调研、工作会谈等形式进行工作对接,专题协调、专项督导重点工作。辖区3个隶属海关和驻地政府进一步签订有关工作备忘录深化协作配合。
福厦两关携手,联合推动落实。福州海关与厦门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就共同承办事项协同推进,加强向海关总署的请示沟通,牵头30家单位建立福建省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机制,构建联防联控合力。
牵住“牛鼻子”,优化环境,助推福建外贸逆势增长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关无纸化申报率100%,出口环节免予提交随附单证,进口环节只需提交发票。现场验核监管证件再度压减3项,且全部实现联网核查。深化涉企证照“多证合一”改革,直接使用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数据办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登记等海关涉企资质管理业务。
全力落实《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全面推广“两步申报”通关模式,2020年应用率超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整体通关时间为6.58小时,较同期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少32小时。顺利启动“两类通关”,试点开展“两段准入”工作,进一步简化优化海关通关流程环节。全面实施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进口提前申报率超60%。
推行“顺势监管”,创新多项海关物流监管举措。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实现零滞港,出口大宗货物“运抵直装”缩短物流时间近50%,节省大量装卸和场地资源。外贸集装箱“水水转运”业务优化青州港区和江阴港区物流通关链,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5000万元。
创新关区企业协调员制度。关区企业协调员队伍从19人扩充至61人,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对重点企业实施 “一对一”服务,提高辖区重点企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推广应用中国海关信用管理微信平台,实现企业协调员线上收集问题、查询、回复等功能,目前共有400余家高信用企业成为注册用户。
丰富对企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各类海关业务网上办理、无陪同查验和在线稽核查。优化升级“福州海关通关查验微信预约平台”,推广“通关工作流处置系统”和“通关掌上查”微信模块应用,为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优化库存、降低成本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利用云端辅导方式指导200多家企业开展aeo认证标准自查。
落实问题清零机制。发挥各平台、渠道作用,及时收集问题并办理反馈。“12360”热线全年接听热线电话1.3万余个,企管部门收集、解决企业反映问题350个,综合业务部门接受企业通关咨询超400人次,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答复。
根据海关总署通报,福州关区三年来整体通关时间稳步降低,2020年12月再创历史最好成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1.19小时,较2017年压缩81.04%;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87小时,较2017年压缩92.46%,均位列沿海海关第8位。2020年福建省货物贸易进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打造“新引擎”,换档升级,促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致力发挥自贸创新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12个业务改革和自贸创新项目。推出两批14项举措参与福建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工作,其中12项已通过评估,6项被评为全国首创。截至目前,福州海关累计推出113项创新举措,占福建自贸试验区480项创新举措的23.5%。其中,48项被福建省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估为全国首创,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全国首创举措总数的24.9%。
助力优化口岸开放布局。推动关区范围内6个口岸、9个作业区扩大对外开放,新增省级对外开放码头泊位2个。支持向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新航线,福州港“丝路海运”快捷航线于8月实现首航。首次开通福州至洛杉矶全货机洲际航线。开辟三条临时转关邮路,开通两条海空转场进境新通道,打通邮件快件物流大动脉。积极支持莆田罗屿港区扩大保税储运面积,推进开展铁矿砂保税期货交割试点,支持罗屿保税仓库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建立正式沟通渠道。
聚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发展。指导地方政府用足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尽享政策红利。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升级,福州综合保税区、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双双获批建设,福州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具备正式运作条件。努力打造内外贸货物分离监管的“福州样本”,研究制定的《福州江阴港海关智慧监管方案》获得海关总署批复同意。成功实现关区保税研发业务“零突破”。2020年,福州关区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均实现大幅增长,超同期关区外贸增幅近20个百分点。
倾力保障中欧班列开行,成功构建国际物流新通道。全程对接指导省内第二条中欧班列首发,开展业务测试,制定监管作业流程,与乌鲁木齐海关建立协调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保障班列常态化开行。1月21日,“武夷山—阿拉木图”顺利首发并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目前该班列已开行2趟,运载集装箱92个,货值752.38万美元。
全力加速培育外贸新业态。推动福州、莆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地,指导建设5个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场所,复制推广“简化申报”等优惠措施。启动b2b出口试点,1210保税出口业务成功落地。制定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监管方案,解决企业退货难问题。支持石狮市场采购推广扩容,助推其出口业务在福州关区口岸健康发展。
服务“新四通”,惠台利民,推动闽台融合有新发展
加快推进应通尽通。平潭海峡二桥二线通道于今年2月24日获海关总署批复认定验收合格。支持向金马供气,积极做好海关监管准备,目前福建侧基本具备条件。台北、台中、高雄至平潭货运航线“三线并行”步入常态化运行。2020年新增“台湾—福州—北京”临时邮路,开通“马尾—台湾”“平潭—台湾”两条跨境电商“9610”出口通道,支持对台货运邮航航班常态化运行。
持续深化两岸“三互”合作。持续推动落实两岸高级认证企业享受aeo互认试点便利优惠。对平潭小贸市场销售的台湾白酒、小家电继续试点采信台湾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结果。2020年福州海关签发ecfa原产地证书(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原产地证书)288份,签证金额825.5万美元。
全力保障台湾农渔产品平稳登“陆”。平潭港金井港区顺利建成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四合一”指定监管场地。开辟农渔产品“绿色通道”,保障“5+2”全时通关,助力平潭打造台湾农产品输陆主通道。“台湾水果边抽样送检,边上架销售”,“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交易信息实时比对”等监管模式被评为全国首创。2020全年平潭对台农渔产品进出口货值达8.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1.52%。
增强“获得感”,减税降费,确保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精准落实优惠政策。设立专门的“关税热线”,主动与有关企业对接,加大宣传扩大受益面,确保符合对美加征关税排除、对美市场化采购排除等关税政策享惠企业及时享受优惠。关区全年进口优惠贸易项下进口货物总值188.36亿元,减让税款11.94亿元。出具《征免税证明》3631份,减免税款4.79亿元,同比增长14.87%和30.96%。灵活运用延期缴税并免除税款滞纳金政策,为关区企业办理984万余元税款延期缴纳手续,为因疫情影响出现缴税困难的3家企业延缓资金压力1635万元,累计减免各类税款滞纳金307.1万元。
有效运用归类、审价技术。围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对关区重点行业开展行业性税政调研,2020年共提出105项税政调研建议,同比增长45.8%。指导一家汽车企业解决归类疑难,一次性节约税款近1200万元,后续每年减少税款近700万元。解决闽北木围栏产业出口商品归类问题,带动出口年增4000万美元。
创新实施多元化担保。率先推出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同业联合担保模式,大力复制推广全国第六批自贸改革试点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推广关税保证保险,担保金额约21.75亿元,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开展关税保证保险在跨境电商领域应用的政策研究。
持续强化海关收费管理。明确海关行政执法行为产生的7个方面费用由海关承担,梳理形成福州海关“要求企业或有接受的第三方服务事项清单”14项,进一步厘清法定检验检疫与第三方机构服务工作边界。2020年免除查验无问题企业费用404.53万元,惠及企业3720家(次)。
关于租赁设备留购的关税问题
请问二连口岸是否可以进口俄罗斯的葵花籽粕,菜籽粕,甜菜粕?
加工贸易平台相关问题
阿拉山口口岸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量值俱降
国际特快包裹转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