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伞类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节能环保意识需加强
2025-10-315次
全国乃至世界伞类产品的主产区之一,近些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出口量更是屡创新高,行业规模显现,竞争优势明显,已步入持续增长期。然从欧美频出的“绿色壁垒”到中国玩具多次被召回事件,产品的质量环保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台州地区伞类产品出口822万把,共计749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45%;传统的普通伞已逐渐被有附加值的产品所代替,新的研发产品,价值较高,使单价持续上涨,前三季度,伞类出口均价为9.1美元/把,在去年同期的7.4美元/把基础上增长23%;私营企业快速增长,出口额超三资企业,前三季度,私营企业伞类出口3941万美元,同比增长82%,占出口总额53%,而三资企业出口3157万美元,同比增长20%;出口市场仍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美国、德国、荷兰位列三甲,前三季度出口美国为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6%;出口欧盟为4158万美元,同比增长40%,占出口总额56%。
近些年,欧美“绿色壁垒”频出,再加上今年中国玩具召回事件,使国内出口商对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目前,我市许多伞类企业对此已相当关注,有些企业还在研发、生产、检测等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设计使用可降解布料、环保油漆,并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主动对产品进行检测,“现在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检测实验室,并在产品开发后送往国外权威机构进行检测论证,尽管花费较高,但我们觉得值得。”浙江临亚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
同时,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环保设备的使用,不仅极大提升产品价值,更使产品增添“绿色”元素。“我们这款利用太阳能的伞,在欧洲参展曾获国际大奖,并已成功申请了专利。”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高兴地向我们说道。
尽管有些企业已用实际行动开始注重产品节能环保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企业仍为追逐短期利润,忽视了对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整个行业在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机构进行规范。
海关建议,行业内的企业应建立权威的行业协会等机构,对产品在研发、生产、检测等环节所涉节能环保事宜进行指导和规范,并协调企业间的行为,避免盲目竞争,降低产品质量。同时制定可供实施的行业标准,避免企业间产品“绿色水准”参差不齐,产生不公平竞争,使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已结关改品名
“纸黄金”助甬拓宽出海路 前8个月相关货值破100亿美元
“船边体检”破解疫情期间进出境船员“换证难”问题
活海胆的归类
减免税进口设备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