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水平 筑牢监管基石——大窑湾海关以法治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综述
2025-07-1411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以法治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展开。开年第一天,大窑湾海关法制工作人员召开普法工作头脑风暴会,筹备构建“123”模式,打造精准普法品牌。大窑湾海关关长周培荣在工作会议上强调,以依法把关筑牢基石,大力提升执法能力水平为工作目标,努力将法治优势转化为执法效能。
据介绍,“123”模式即组建1支普法队伍,以法制工作人员、普法讲师、公职律师为骨干,多层次补充专职普法队伍力量,推进落实普法全覆盖;搭建2个普法平台,既坚持“窑关微说法”线上普法,又“走出去”深入社区、企业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普法,扩大普法宣传;突出3类精准普法群体,实施精准普法,突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进出口企业三大重点群体学法用法。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专题普法的同时,对进出口企业“送法进企”。
近年来,大窑湾海关积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法者,治之端也。”大窑湾海关党委建立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党委审议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部门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都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作为大连海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首批试点单位,大窑湾海关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大窑湾海关向海关总署提出立法意见6个,参与有关制度文件制定21次。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制度文件、目录清单、流程图等12个,全年审核案件106起,召开案审会5次。加强业务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有针对性“立、改、废、释”。参与行政诉讼3起,协助国家行政司法机关调查取证55起,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有了规范的法治管理,口岸监管工作实现法治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执行力的规范性。2020年,大窑湾海关审结报关单75.8万票,利用海港卫生检疫可视化电子监管系统监管进出境船舶5984艘次,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2969.7亿元,监管进出口货运量2542.3万吨,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1.9万批次,税收入库173.97亿元,圆满完成年度综合治税工作任务。
用法制审核制度反哺执法工作,大窑湾海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根据现行有效的内部业务文件目录和废止部分内部业务文件目录,建立业务制度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业务制度文件文本和目录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组织梳理关区非执法领域业务文件,构建以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行政执法体系,实现执法结果阳光化、执法过程可溯化、执法决定规范化。
从“法制”到“法治”,从“管理”到“治理”,必须不断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大窑湾海关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和法制人员“三支队伍”凝聚法治合力。发挥公职律师优势,优化专业人才配置;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出具专业法律意见;提供专业法律支持,辅助业务处室决策。提升法制机构人员专业能力,提高业务领域法治联络员水平,确保对外民事合同、行政执法经得起司法检验。
法治培训,他们是“宣讲人”。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尤其要对法治政府的创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少数”要抓住,“多数”多关注。在去年的“12.4”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学习测试等普法宣传活动中活跃着公职律师团的身影。该关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在党委会学法专题会议、大讲堂、法制讲座等活动中广泛开展法治教育专题培训。一年来,举办法治培训20余场,全力提升了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2020年,该关扎实开展“蓝天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濒危物种走私,坚持“防查打处”全链条监管,全年查获固体废物8票,合计744.1吨;查发涉嫌出口濒危物种11票。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周培荣表示,大窑湾海关今年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关于法治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抓手,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推动法治工作取得实效。
(刘婷、王欣祥/文)
金钱草进口清关手续跟操作步骤有哪些?
如果删除提交记录
半年度数据全线飘红 海关助保税港区新兴产业快速集聚
145 岁的“沈大成”春节前忙出口——松江海关助力中华老字号开拓海外市场
延吉海关加强政务公开擦亮窗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