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对刻录光盘出口影响初现 政府应协调企业积极应诉
2025-08-016次
今年8月5日、6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发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空白刻录光盘dvd-r和cd-r进行反倾销调查,目前,市场已对可能实施的临保措施已经产生连锁反应,出口合同已经开始出现减少的迹象,这意味着反倾销调查对刻录光盘出口的影响已现。
黄埔海关有关人士介绍,广东是中国空白刻录光盘的主要出口地区,以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东莞地区为例,据统计,东莞的光盘生产厂商主要有7家,来自海关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1-9月,其出口的空白刻录光盘共4.6亿只,价值7874.6万美元,同比上升7.5%和4.4%,出口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具体如下表:
东莞刻录光盘出口地区构成表 (单位:万只)
总计:45969.4万只 数量 比例
北美地区:
欧盟:
日本:
香港:
其他:
13001万只
12419.1万只
10244.4万只
5283.5万只
5021.4万只
28.3%
27%
22.3%
11.5%
10.9%
由上表可见,北美地区、欧盟、日本是刻录光盘的主要出口地区,考虑到出口香港的刻录光盘也有很大一部分数量是转口到上述三地,因此上述三地所占的出口比例还会略为提高。
2005年1~9月对欧盟共出口空白刻录光碟1亿2419万只,价值2124.8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8%和9.5%,而平均价格则与2004年持平,为17美分/只,比出口北美和日本的平均价格略低1~2美分而高于出口香港的平均价格2美分。
自从欧盟委员会发表反倾销调查公告后,8月份东莞地区空白刻录光盘对欧盟出口1505.6万只,价值244.8万美元,基本与前7个月的月平均出口数量持平。原因是欧盟给予被调查对象以应诉时间,60天后方作出初裁决定是否征收临时保障关税,所以尚未对出口产生影响。但9月份对欧盟出口即大幅降低至941.9万只,显示市场已对可能实施的临保措施产生反应,出口合同开始减少。按照这个趋势,10月份的出口数量可能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此次反倾销调查,源于欧盟cd-r制造商委员会提起的申诉。据资料显示,该委员会成员的产量占欧盟cd-r、dvd-r总产量的60%以上(《香港商报》,8月16日)。该委员会曾于2001年对台湾省产空白刻录光盘提起反倾销申诉,结果有关生产厂商最终被裁定征收18%~39%不等的反倾销税后被迫把生产基地搬迁到中国内地,同时内地本土企业也因技术的普及、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而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内地的低成本优势达致的产能和出口量不断攀升,该委员会再次提起反倾销申诉,意在所受影响扩大前先行采取贸易防御措施。
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后,给予被调查对象37天的资料递交期限,并在60天内作出初裁以决定是否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内地生产厂商的唯一对策就是联合起来集体应诉,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并争取欧盟当地上下游企业的支持,进而取得欧盟对中国光盘反倾销将最终损害欧盟本地企业利益的证据。据统计,东莞的光盘生产厂商主要有7家,政府应当发挥协调作用,鼓励其积极应诉,为其搜集资料提供便利。
专家指出,提高产品档次、开拓新兴市场是未来避免频遭诉讼的主要途径。dvd-r、cd-r等刻录光盘作为多媒体记录载体,具有储存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其市场需求迅猛提升。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光凭借内地的低成本优势来占领海外市场,极易遭受反倾销诉讼。据反映,欧盟并非出口的最主要市场,而且企业向欧盟销售cd-r,每张要向飞利浦交纳4.5美分的权利金,每张dvd-r交纳6美分。权利金的存在也妨碍了欧盟成为广东省刻录光盘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以作为国内cd-r的主要产地的广东省为例子,此次欧盟反倾销,就是由于目前国内cd-r市场混乱,产能过盛,低端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相出口所致。而一旦反倾销成立,对广东省内输欧盟cd-r生产企业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倒闭将在所难免。据海关统计,2005年1~9月东莞地区的空白刻录光盘出口仍以最低端的cd-r为主,占总出口量的91%。面对国际上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诉讼,光盘生产厂商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增大如双层刻录dvd-r、可重复擦写光盘等高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以提高产品价格。同时海关统计数据表明,空白刻录光盘的出口过分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不利于分散风险,一旦遭遇反倾销诉讼则影响巨大。生产厂商应在保持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共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档次、开拓新兴市场两者并举,才是避免频遭诉讼的主要途径。除了光盘生产厂商对反倾销调查应高度重视和全力应对外,企业反映,对欧盟以中小企业出口居多,单个企业应诉困难很大。贸易商、企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能充分发挥作用,组织企业应诉。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协调企业积极应诉,以免重蹈2002年台湾产空白刻录光盘被欧盟征收高额关税的覆辙。
复工复产拉动能源进口增加 上半年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居全国首位
关于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的问题
拱北海关:首次查获瞒报“回流”文物25件
推进新时代海关高质量发展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